正在加载图片...
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 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在稍后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的延伸。他们把儿童分为3组,甲 组观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玩具娃娃,一个成人给他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观看的 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打了玩具娃娃后,成人过来打了他一顿,以示惩罚,第三组儿童看到录 像片上大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后来,这些儿童一个个被领进游戏室,里 面有大孩子攻击过的玩具娃娃。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 发模仿这些行为的决定因素。 2.品德教育的实验 社会学习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 学生有两种途径,一条是向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实践,一条是言语教诲。班杜拉等人对品德 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一项实验中,他们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 等实验员与学生建立了融洽关系并得到学生的信任后,主试分别让四组为孤儿院募取捐款。 第一组实验员向学生宣传捐款,救济孤儿的意义,同时自己慷慨解囊,捐出钱款:第二组的 实验员对向本组学生宣传不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的好处,本人也表现得极端吝啬,不 向募取捐款的主试捐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慷慨仁慈,自己却不掏钱捐款:第四组实验员宣 传贪婪,自己钱越多越好,劝说学生不要捐款,但他自己却亳不吝啬地向主试大批捐款。实 验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全部捐了款:第二组学生没有一个为孤儿捐款:第三组尽管实验员把 救济孤儿的意义讲得头头是道,并赢得了本组学生的好感,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按实验 员说的去做,而是仿效实验员的行为,不捐钱款:第四组的学生正好相反,大多数学生对宣 传贪婪的实验员表示反感,却又学着他的样子捐出钱款。实验结果表明,榜样能对学生的行 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模仿是学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当榜样的行为和说理教 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当教育者光进行口头教育、自己却不能言行 致时,教育是难以奏效的,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学习获得道德 行为。 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榜样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才能对 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 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如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 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如成人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如年龄相近的同学榜样的影响大 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都能够做得到,这是最 基本的条件,如果榜样的行为标准太高,使学习者产生“可望而不可及”之感,那么对学习 者的影响会受到限制。 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 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 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 的行为。 总之,观察学习在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许多道德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 获得的。所以,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 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 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二、国内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 我国近代才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从西方现代心理 学传入我国以来,心理学工作者就开始了对国外有关品德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消化和吸收,作 了一些跨文化的研究。尤其近20年来,品德心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 心理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品德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形成了我国品德心理学的研究特 )品德发展阶段论的跨文化研究 我国心理学家李伯黍教授和全国各地的同行协作,沿着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路线,对我儿童也学着成人榜样的动作对充气娃娃拳打脚踢。这说明,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 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在稍后的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对上述研究作了进一步的延伸。他们把儿童分为 3 组,甲 组观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玩具娃娃,一个成人给他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观看的 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打了玩具娃娃后,成人过来打了他一顿,以示惩罚,第三组儿童看到录 像片上大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后来,这些儿童一个个被领进游戏室,里 面有大孩子攻击过的玩具娃娃。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 发模仿这些行为的决定因素。 2.品德教育的实验 社会学习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教师和家长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传递给 学生有两种途径,一条是向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实践,一条是言语教诲。班杜拉等人对品德 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一项实验中,他们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 等实验员与学生建立了融洽关系并得到学生的信任后,主试分别让四组为孤儿院募取捐款。 第一组实验员向学生宣传捐款,救济孤儿的意义,同时自己慷慨解囊,捐出钱款;第二组的 实验员对向本组学生宣传不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的好处,本人也表现得极端吝啬,不 向募取捐款的主试捐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慷慨仁慈,自己却不掏钱捐款;第四组实验员宣 传贪婪,自己钱越多越好,劝说学生不要捐款,但他自己却毫不吝啬地向主试大批捐款。实 验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全部捐了款;第二组学生没有一个为孤儿捐款;第三组尽管实验员把 救济孤儿的意义讲得头头是道,并赢得了本组学生的好感,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按实验 员说的去做,而是仿效实验员的行为,不捐钱款;第四组的学生正好相反,大多数学生对宣 传贪婪的实验员表示反感,却又学着他的样子捐出钱款。实验结果表明,榜样能对学生的行 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模仿是学生向社会学习,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当榜样的行为和说理教 育一致时,品德教育会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当教育者光进行口头教育、自己却不能言行一 致时,教育是难以奏效的,而且“身教重于言教”。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学习获得道德 行为。 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榜样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才能对 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 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如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 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如成人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如年龄相近的同学榜样的影响大。 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都能够做得到,这是最 基本的条件,如果榜样的行为标准太高,使学习者产生“可望而不可及”之感,那么对学习 者的影响会受到限制。 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 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 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 的行为。 总之,观察学习在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许多道德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 获得的。所以,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 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 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二、国内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 我国近代才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从西方现代心理 学传入我国以来,心理学工作者就开始了对国外有关品德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消化和吸收,作 了一些跨文化的研究。尤其近 20 年来,品德心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 心理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品德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形成了我国品德心理学的研究特 色。 (一)品德发展阶段论的跨文化研究 我国心理学家李伯黍教授和全国各地的同行协作,沿着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路线,对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