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某工厂的配电室用安装电容器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采取自动调控方式,即 线路上吸收的无功功率不同时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为什么?可不可以把全部电容器都接 到电路上?这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线路上吸收的无功功率不同时接入容量不同的电容器,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线路的 功率因数都相同。如果把全部电容器都接在电路上,当负载的无功功率较小时就会出现过补 偿现象甚至会岀现谐振,轻则不经济,重则会出现线路上的过电流现象,这是不允许的。 五、实验题(10分) 某一有源二端元件,测出它两端的电压是10V,在它的两个端子上联接一个29电阻后, 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V,那么这个二端元件内部的等效电阻是多大? 解:根据题意可知,它的电源电动势等于10V,负载端电压等于4V,负载电阻为2Ω, 负载中通过的电流上4/2=2A,代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关系式E=U+Ro可得R0=39。 六、计算题(共23分) 1.图T36.1所示电路。已知Us=3V,=2A,求UAB和L Is 图T3.6 解:对左回路列一个KVL方程,可得UAB=2×2-3=1V; 19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Us÷1=3A且方向向上,再对上面结点列一KCL方程,即 可得:F=s+3=5A 2.利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单相功率表可以测量实际线圈的电感量。设加在 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工频110V,测得流过线圈的电流为5A,功率表读数为400W。则该线圈的 电感量为多大? P400 解:由P= UCos op可得coo=U110×5 ≈0.727,且阻抗等于110/5=229,电阻为 22×0.727≈169因此感抗X=√222-162≈15.1,L=15.1÷314≈48mH 3.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按星形方式接入线电压为380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上。 测得线电流为6安,总有功功率为3千瓦。试计算各相绕组的等效电阻R和等效感抗Ⅺ值。 3000 0.76 sin =sin(arccos.76)=0.65 3380×6 UYP=380÷1.732=220VN=NYP=6A则|z|=220÷6≈36.79 R=|1·c0sq=367×076≈2799X1=|sio=367×065≈2392 L=23.9÷314≈76mH4 8. 某工厂的配电室用安装电容器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采取自动调控方式,即 线路上吸收的无功功率不同时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为什么?可不可以把全部电容器都接 到电路上?这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线路上吸收的无功功率不同时接入容量不同的电容器,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线路的 功率因数都相同。如果把全部电容器都接在电路上,当负载的无功功率较小时就会出现过补 偿现象甚至会出现谐振,轻则不经济,重则会出现线路上的过电流现象,这是不允许的。 五、实验题(10 分) 1.某一有源二端元件,测出它两端的电压是 10V,在它的两个端子上联接一个 2Ω电阻后, 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4V,那么这个二端元件内部的等效电阻是多大? 解:根据题意可知,它的电源电动势等于 10V,负载端电压等于 4V,负载电阻为 2Ω, 负载中通过的电流 I=4/2=2A,代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关系式 E=U+IR0 可得 R0=3Ω。 六、计算题(共 23 分) 1. 图 T3.6.1 所示电路。已知 US=3V,IS=2A,求 UAB 和 I。 解:对左回路列一个 KVL 方程,可得 UAB=2×2-3=1V; 1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US÷1=3A 且方向向上,再对上面结点列一 KCL 方程,即 可得:I= IS+3=5A 2. 利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单相功率表可以测量实际线圈的电感量。设加在 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工频 110V,测得流过线圈的电流为 5A,功率表读数为 400W。则该线圈的 电感量为多大? 解:由 P = UI cos 可得 0.727 110 5 400 cos   = = UI P  ,且阻抗等于 110/5=22Ω,电阻为: 22×0.727≈16Ω 因此感抗 XL= 22 −16 15.1 2 2 ,L=15.1÷314≈48mH 3. 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按星形方式接入线电压为 380 伏的三相交流电源上。 测得线电流为 6 安,总有功功率为 3 千瓦。试计算各相绕组的等效电阻 R 和等效感抗 XL 值。 解: 0.76 3380 6 3000 cos    = sin = sin(arccos0.76) = 0.65 UYP=380÷1.732=220V IYl=IYP=6A 则∣z∣=220÷6≈36.7Ω R = z • cos = 36.7  0.76  27.9 XL = z • sin = 36.7  0.65  23.9 L=23.9÷314≈76mH I - US + IS 2Ω 1Ω A B 图 T3.6.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