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篇:总体教学方案设计 预测问题3:对课文理解存在歧异,各家观点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解决预案:引导学生多方查阅文献,全面描述各方论点,并客观分析其合理性,切忌偏 听偏信或断章取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端正其治学态度。对于无法形成一致的情 况,可以暂作阙疑,并鼓励学生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学术敏感。 预测问题4:课文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解决预案:讲授哲学思想、文化心理等内容时,多举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移 情”,从而切身体会其中内涵。讲授中医药理论等内容时,多用“取象比类”方法讲解相关 概念,并充分联系自然现象、临床案例或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推此及彼、举一反三。 六、教学目标 本课程总体教学方案设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BOPPPS有效课堂教学 模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保障,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以及阅读中医经典、运用专业术语 和查检中医古籍的能力。中医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思政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形体和语言现象,形成因象求义的传统思维。 (2)通过学习分析文献的基本方法,树立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 (3)通过学习古代医家事迹和著作,赞扬济世怀人的医家情怀。 2.认知目标 (1)能够识读原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2)能够记住常见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借此分析原文中的句子。 (3)能够背诵指定的经典段落或篇章,并概述其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 3.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恰当的检索工具,查找字词含义和必要的研究资料。 (2)能够借助辞书释义和语境分析,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 (3)能够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或感受。 4.情感目标 (1)能够赞同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博大和古人“文以载道”的崇高理想。 (2)能够客观评价原文中的事件、现象或思想观点。 (3)能够结合阅读体会,在医家职业认同和道德操守问题上作出恰当选择。上篇:总体教学方案设计 12 预测问题 3:对课文理解存在歧异,各家观点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解决预案:引导学生多方查阅文献,全面描述各方论点,并客观分析其合理性,切忌偏 听偏信或断章取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端正其治学态度。对于无法形成一致的情 况,可以暂作阙疑,并鼓励学生关注相关研究进展,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学术敏感。 预测问题 4:课文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解决预案:讲授哲学思想、文化心理等内容时,多举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移 情”,从而切身体会其中内涵。讲授中医药理论等内容时,多用“取象比类”方法讲解相关 概念,并充分联系自然现象、临床案例或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推此及彼、举一反三。 六、教学目标 本课程总体教学方案设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 BOPPPS 有效课堂教学 模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保障,重视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以及阅读中医经典、运用专业术语 和查检中医古籍的能力。中医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 思政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形体和语言现象,形成因象求义的传统思维。 (2)通过学习分析文献的基本方法,树立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 (3)通过学习古代医家事迹和著作,赞扬济世怀人的医家情怀。 2. 认知目标 (1)能够识读原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2)能够记住常见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并借此分析原文中的句子。 (3)能够背诵指定的经典段落或篇章,并概述其中心思想或主要观点。 3. 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恰当的检索工具,查找字词含义和必要的研究资料。 (2)能够借助辞书释义和语境分析,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 (3)能够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或感受。 4. 情感目标 (1)能够赞同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博大和古人“文以载道”的崇高理想。 (2)能够客观评价原文中的事件、现象或思想观点。 (3)能够结合阅读体会,在医家职业认同和道德操守问题上作出恰当选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