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任期以来,台独运动的势头才有所减缓。 台海局势的动荡不安促使华盛顿在危机应对上采取了一条趋向战略清晰的政策。所谓战略清晰可以有两 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美国将竭尽所能协防台湾,即使战争是因“台独”运动而诱发,美国也不能袖手旁观。布 什总统在2001年春天有关美国将尽力协防台湾的表示,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法。在美国看来,这一政策可以 有效阻吓北京对台用武,但也有可能鼓励台北试图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最后导致中美兵戎相见。 第二种含义是美国明告台北,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不是一张空白支票。用何汉理(Hany Harding)的 话来说,美国只应对台湾安全作出“有条件的承诺”(conditionalcom m itm ent)。如果因为“台独”导致战争, 美国没有必要插手。曾将台湾形容为中美关系间的“最大地雷”的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吉尔ichard A m it恤ge) 也宣称,如果“台独”导致战争,美国没有义务协防台湾。这一战略清晰的好处是吓阻台北宣告“法理独立”, 但由于台湾领导人己多次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美方又担心这种战略清晰可能鼓励北京对台 发动攻击。前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便将“有条件承诺”界定为“政策清晰”(policy clarit)和“操作模糊” (operationalam biguity),因为华盛顿很难定夺何为“台湾独立”,华盛顿有关“台独”的标准和北京和台北 又有不同。4只是由于两年来华盛顿更为担心台北单方面改变现状,“有条件承诺”在美国内部较其它政策 选项更受欢迎。战略清晰,操作模糊,有条件承诺,以及对海峡两岸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动施加外交压力, 己成为华盛顿许多决策者和政策分析家的口头禅。最明显的是,布什总统在2005年6月8日接受福斯电视新 闻网的采访时表示,如果北京单方面进攻台湾,美国将基于台湾关系法挺身而出:但如果台北单方面宣告“独 立”,将打破美国对两岸的策略平衡点,影响到美国的最终决策结果。[) 不过,美国政策圈和学术界的一些人士对于全盘接受战略清晰的思路仍然有所保留。唐耐心N ancy Tucker 在其新著《危险海峡》的最后一章提出,华盛顿在应对台海的潜在危机时,必须坚持其传统的战略模糊政策。( 她认为美国对危机的反应方式将取决于届时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台海两岸交战的具体情形等变量,决策者均不 愿预先设定美方的应对方式,以免自缚手脚。美国国务院的一些人士也不愿就美国是否对因“台独”引起的 两岸战争不予介入问题作出明确表态。12006年5月初美国前副国务卿佐立克尔obertZoellick)在国会作证 时提到“台独”意味着战争和美国士兵的伤亡,其立意固然在于重申美国反对台独、防患于未然的立场,但 也透露出即使两岸交战的原因是台湾片面宣告“法理独立”,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出兵可能性的玄机。如果 美国对台湾安全只是作出有条件的承诺,“台独”和美国士兵的可能伤亡在逻辑上也就没什么必然关联了。 近年来美国对“台独”的态度从“不支持”到“反对”,除了加重对台示警的意味外,也含有与中方共同 进行危机管理的考虑。美方一些人士认为,即使台湾当局通过“公投”、“制宪”、“正名”等手段实现了“法理 独立”,中方也不必当真,只要国际社会不承认“台湾独立”,台北的单方面行为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现状。2005 年初李侃如在美国《外交事务》撰文指出,如果北京以台湾领导人的口头宣示,作为台湾是否已经“独立”的 标准,将使中方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台北已经多次进行这种表述。但如果以台湾是否得到国际承认,作为判断标 准,则北京将笃定是赢家。8鉴于中方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的明确立场,美方一些人士提出,如果台湾宣告 “法理独立”,希望中方稍安勿躁,由美方迫使台北退回原点。但一些人又认为,美国明确反对“台独”的立 场,有可能鼓励中方对台使用武力。可见,美方就在是否应该坚持战略清晰问题上,也是处于两难境地。 六、结论 台湾问题是困扰中美关系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根源于美台在20世纪50和60年代期间的盟友关系, 影响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双边关系。美国基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利益考虑,试图 对双方采取平衡交往的双轨政策。但这一政策却因美国国内不同利益团体的作用,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海 峡两岸的政治角力,不时地受到冲击,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共同特点是在其入主白 ·49· C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49· 二任期以来,台独运动的势头才有所减缓。 台海局势的动荡不安促使华盛顿在危机应对上采取了一条趋向战略清晰的政策。所谓战略清晰可以有两 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美国将竭尽所能协防台湾,即使战争是因“台独”运动而诱发,美国也不能袖手旁观。布 什总统在 2001 年春天有关美国将尽力协防台湾的表示,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法。在美国看来,这一政策可以 有效阻吓北京对台用武,但也有可能鼓励台北试图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最后导致中美兵戎相见。 第二种含义是美国明告台北,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不是一张空白支票。用何汉理(Harry Harding)的 话来说,美国只应对台湾安全作出“有条件的承诺”(conditional commitment)。如果因为“台独”导致战争, 美国没有必要插手。曾将台湾形容为中美关系间的“最大地雷”的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 也宣称,如果“台独”导致战争,美国没有义务协防台湾。这一战略清晰的好处是吓阻台北宣告“法理独立”, 但由于台湾领导人已多次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美方又担心这种战略清晰可能鼓励北京对台 发动攻击。前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便将“有条件承诺”界定为“政策清晰”(policy clarity)和“操作模糊” (operational ambiguity),因为华盛顿很难定夺何为“台湾独立”,华盛顿有关“台独”的标准和北京和台北 又有不同。[14]只是由于两年来华盛顿更为担心台北单方面改变现状,“有条件承诺”在美国内部较其它政策 选项更受欢迎。战略清晰,操作模糊,有条件承诺,以及对海峡两岸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动施加外交压力, 已成为华盛顿许多决策者和政策分析家的口头禅。最明显的是,布什总统在 2005 年 6 月 8 日接受福斯电视新 闻网的采访时表示, 如果北京单方面进攻台湾,美国将基于台湾关系法挺身而出;但如果台北单方面宣告“独 立”, 将打破美国对两岸的策略平衡点, 影响到美国的最终决策结果。 [15] 不过,美国政策圈和学术界的一些人士对于全盘接受战略清晰的思路仍然有所保留。唐耐心(Nancy Tucker) 在其新著《危险海峡》的最后一章提出, 华盛顿在应对台海的潜在危机时,必须坚持其传统的战略模糊政策。[16] 她认为美国对危机的反应方式将取决于届时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台海两岸交战的具体情形等变量, 决策者均不 愿预先设定美方的应对方式, 以免自缚手脚。美国国务院的一些人士也不愿就美国是否对因“台独”引起的 两岸战争不予介入问题作出明确表态。[17]2006 年 5 月初美国前副国务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在国会作证 时提到“台独”意味着战争和美国士兵的伤亡,其立意固然在于重申美国反对台独、防患于未然的立场,但 也透露出即使两岸交战的原因是台湾片面宣告“法理独立”,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出兵可能性的玄机。如果 美国对台湾安全只是作出有条件的承诺,“台独”和美国士兵的可能伤亡在逻辑上也就没什么必然关联了。 近年来美国对“台独”的态度从“不支持”到“反对”,除了加重对台示警的意味外,也含有与中方共同 进行危机管理的考虑。美方一些人士认为,即使台湾当局通过“公投”、“制宪”、“正名”等手段实现了“法理 独立”,中方也不必当真,只要国际社会不承认“台湾独立”,台北的单方面行为改变不了两岸关系的现状。2005 年初李侃如在美国《外交事务》撰文指出,如果北京以台湾领导人的口头宣示, 作为台湾是否已经“独立”的 标准, 将使中方处于被动地位, 因为台北已经多次进行这种表述。但如果以台湾是否得到国际承认,作为判断标 准,则北京将笃定是赢家。[18]鉴于中方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的明确立场,美方一些人士提出,如果台湾宣告 “法理独立”,希望中方稍安勿躁,由美方迫使台北退回原点。但一些人又认为,美国明确反对“台独”的立 场,有可能鼓励中方对台使用武力。可见,美方就在是否应该坚持战略清晰问题上,也是处于两难境地。 六、结论 台湾问题是困扰中美关系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根源于美台在 20 世纪 50 和 60 年代期间的盟友关系, 影响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双边关系。美国基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利益考虑,试图 对双方采取平衡交往的双轨政策。但这一政策却因美国国内不同利益团体的作用,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海 峡两岸的政治角力,不时地受到冲击,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和布什政府的共同特点是在其入主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