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社会 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大体均等化原则。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 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制度,这 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 体的收入水平。为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体制性扭曲,应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的重点。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矫正固然重要,但转型经济中 初次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尤为紧迫和重要。离开起点和过程公平,仅仅把关注 的重点放在结果公平上,不仅难以根本缓解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而 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必须用发展机会平等保障收入分配公正,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 是被权势阶层贪占。 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机会以及过程的不平等:一是传统城市经济部门 之间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二是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工资差异以及农民工就业的 行业壁垒;三是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据初步估算,一个劳动力 在农业部门特别是种植业领域的年劳动时间,是城市经济部门劳动时间的1/5左 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使两个领域的劳动力收入实现均等,是绝不可能 的。如果真想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有效工作 时间,这就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大量农民尽快转移到城市经济部门。由就业状 态的差距而产生的公民之间净福利的差距是巨大的。例如,行政垄断行业职工工 资福利过高,而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又过低,工资占GDP的比重 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左右跌到了现在的1213%。这一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 国家一般为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 政府的积极措施应是全面提升公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 尽可能使所有公民能够首先从劳动市场上获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报酬。因此,要 深化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 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 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 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主要是体制性因素所导致,它既不反映效率原 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比如,劳动力流动中的 体制性歧视、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行政性垄断对分配关系的扭曲等。 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 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力,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在公 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没有一个利益均衡表达机制,民生问题解决不了。民 生问题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机制、博弈等直接相关。公共政策制定 的时候,如果弱势群体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受损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 达形式,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与民意表达不充分有直接的联系。有专家强调,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 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声 还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 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怨声仍然会很高。 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8 ~ 8 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社会 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大体均等化原则。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 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制度,这 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 体的收入水平。为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体制性扭曲,应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的重点。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矫正固然重要,但转型经济中 初次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尤为紧迫和重要。离开起点和过程公平,仅仅把关注 的重点放在结果公平上,不仅难以根本缓解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而 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必须用发展机会平等保障收入分配公正,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 是被权势阶层贪占。 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机会以及过程的不平等:一是传统城市经济部门 之间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二是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工资差异以及农民工就业的 行业壁垒;三是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据初步估算,一个劳动力 在农业部门特别是种植业领域的年劳动时间,是城市经济部门劳动时间的 1/5 左 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使两个领域的劳动力收入实现均等,是绝不可能 的。如果真想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有效工作 时间,这就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大量农民尽快转移到城市经济部门。由就业状 态的差距而产生的公民之间净福利的差距是巨大的。例如,行政垄断行业职工工 资福利过高,而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又过低,工资占 GDP 的比重 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 17%左右跌到了现在的 12~13%。这一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 国家一般为 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 40%左右。 政府的积极措施应是全面提升公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 尽可能使所有公民能够首先从劳动市场上获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报酬。 因此,要 深化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 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 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 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主要是体制性因素所导致,它既不反映效率原 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比如,劳动力流动中的 体制性歧视、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行政性垄断对分配关系的扭曲等。 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 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力,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在公 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没有一个利益均衡表达机制,民生问题解决不了。民 生问题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机制、博弈等直接相关。公共政策制定 的时候,如果弱势群体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受损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 达形式,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与民意表达不充分有直接的联系。有专家强调,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 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声 还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 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怨声仍然会很高。 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