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朝阳县柳城高中第二次月考语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 1.C。(“‘扶老人’这样简单的事竟要纠结、躲避”,正说明人们意识到“道德两难”的困境,而不是解决 了它。) 2.C。(“别让道德情理淹没常理推定”曲解文意,应为“别让常理推定淹没道德情理”。<注:此处主要指 彭宇案”的判决> 3.D。(见文章结尾。A,说“经济辇升、社会急剧变迁是其根源”缺乏依据也不合事理;B,因果倒置, 道德困境”是造成“见死不救”的原因;C,说“只有社会才有力量”解决“道德两难”的问题,过于 绝对。) 5C(①是處诩的爷爷②是處诩孝顺祖母③是大家采纳他的意见后的结果,接的) 6C(A不是劝大将军邓骘,而是劝李脩。B不是招募贼人,而是偷抢之徒和穿丧服不做事的人。D“间 心无愧”错。虞诩临终之时也对此表示后悔) 7.(1)涼州人民手执兵器、毫无反顾之心的故,是由于他们归属于汉朝。(5分。“推锋执锐”、判断句 各1分,句意通顺3分) (2)羌军听说了以后,便分头到邻县劫掠。虞诩趁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日夜兼程,前进了一百多里。(5 分。“乃”、“傍县”“因”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被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 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3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貫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 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 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 在京城看到的干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 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岀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毎点2分,其 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中答出情感给 1 分,分析给 1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