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辽宁中医杂志200年第33卷第6期 《黄帝内经》医学心理学理论研究近况 闫研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黄帝内经;中医心理学;心理学理论 类号:R22;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6)06-0764-02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将医学与心理学相互结合,相2.3心主神明《内经》认为:“心位于胸,全身血脉 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科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汇合与此,其主管十二官,是精神思维活动的中枢,主 实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探索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血脉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尚有研究工 心理学问题。被誉为我国古代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作者对此未有定论。因为一方面《素问·灵兰秘典 的《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精神情志活论篇》中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的明确论 动)与人体生理、发病、疾病诊治、预防养生等方面的述,而对于另外一个重要器官大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论述。本文将近几年关于《黄帝内经》中蕴涵的医学《素问·脉要精微篇论》中又有“头者,精明之府”的论 心理学思想内容及其研究情况做出如下综述。 述 1《内经》中“心理”的概念 3心理与发病(病理)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3.1情志因素与发病《内经》认为:“人的精神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理活动过程指认识、情感和活动状态在决定是否发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 意志活动过程;个性特征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灵枢·本神》曰:“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 和积极性等。《内经》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更加具温,和喜怒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 体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这些均可以看作是对起,五脏不受邪。”所以,人体正常心理变化,正常精神 人的认识过程和意识过程的表达。而对于人的情感活活动,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对于防御疾病,保持健 动,《内经》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喜怒悲康是有益的。但是,突然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则可 忧恐”。心理学的发展可以使我们了解心理因素对健导致脏腑气血素乱阴阳失调而发病。如《素问·阴 康的影响以及在各类疾病发展与变化过程的规律,从阳应象大论篇》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 而发挥防病、治病以及养生的作用 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2心理与人体生理 调节制的心理变化即成病因,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而 21形与神俱从心理活动(神)与人体生理(形)的致人以痛。因此,心理过激可损内脏 关系来看,《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乃成为人,形与神 不同性质的心理过激可损及不同的内脏,而产生 离,则形骸独居而终。”故《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日:不同的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绪 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指出当胚失调累及五脏,虽所伤不同,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五脏 胎形成的时候,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素问·六节机能的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使整个人体代谢功能 脏象论篇》曰:“天食人以无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发生异常,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现代研究表明:情 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感情绪确实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内外分泌系统的活动 些论述说明了“形”(精、气、血、津液)是神(心理活 《内经》认为,异常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导致人体气 动)产生的物质基础,只有精气血充足才能使生命力机功能素乱,从而产生一些心身疾病,并且认为其基 旺盛,精神意志活动正常进行 病机在于气机失常1。《素问·举痛论篇》曰:“怒则 22五脏与心理在生理上心理活动与五脏关系密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切相关,此源于五脏所藏之精气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物 思则气结。 质基础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称之为:“人有 躯体疾病时也可出现相应的心理反应,如《灵枢 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对于人的情感活动 本神》日:“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 《内经》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并与脏腑的者笑不体”,严重者则产生精神症状。 功能活动联系起来。《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 2社会因素与发病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社会因 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同时更加具体素是人身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素问 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五过论篇》中的“必问尝贵后贱…病有所异。”皆说 忧、肾在志为恐。 明杜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常常会引起情志变化 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另外,还包括人际关系的协调 收稿日期:2005-11-10 与否。如《灵枢·逆顺肥瘦》中“上合于天,下合于地 作者简介同妍(199-),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①仲景辨中合于人事。” 证思维研究;②《伤寒论》辨证论治研究;③经方临床应用研 心理与诊断 在诊病时,《内经》重视病人的社会及家庭环境, 万方数据·764· 《黄帝内经》医学心理学理论研究近况 闰研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心理学;心理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11221;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6)06一0764—02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将医学与心理学相互结合,相 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科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 实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探索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 心理学问题。被誉为我国古代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的《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精神情志活 动)与人体生理、发病、疾病诊治、预防养生等方面的 论述。本文将近几年关于《黄帝内经》中蕴涵的医学 心理学思想内容及其研究情况做出如下综述。 1《内经》中“心理”的概念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 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理活动过程指认识、情感和 意志活动过程;个性特征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 和积极性等…。《内经》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更加具 体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这些均可以看作是对 入的认识过程和意识过程的表达。丽对于人的情感活 动,《内经》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喜怒悲 忧恐”。心理学的发展可以使我们了解心理因素对健 康的影响以及在各类疾病发展与变化过程的规律,从 而发挥防病、治病以及养生的作用。 2心理与人体生理 2.1 形与神俱从心理活动(神)与人体生理(形)的 关系来看,《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乃成为人,形与神 离,则形骸独居而终。”故《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日: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 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指出当胚 胎形成的时候,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素问·六节 脏象论篇》日:“天食人以无气,五气人鼻,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 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 些论述说明了“形”(精j气、血、津液)是神(心理活 动)产生的物质基础,只有精气血充足才能使生命力 旺盛,精神意志活动正常进行。 2.2五脏与心理在生理上心理活动与五脏关系密 切相关,此源于五脏所藏之精气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物 质基础旧o。《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称之为:“人有 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对于人的情感活动, 《内经》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并与脏腑的 功能活动联系起来¨j。《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 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同时更加具体 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 忧、肾在志为恐。 收稿日期:2005一Il一10 作者简介i闫妍(1979一),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①仲景辨 证思维研究;②《伤寒论>辨证论治研究;③经方临床应用研 究。 2.3 心主神明 《内经》认为:“。tk,位于胸,全身血脉 汇合与此,其主管十二官,是精神思维活动的中枢,主 血脉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尚有研究工 作者对此未有定论¨J。因为一方面《素问·灵兰秘典 论篇》中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的明确论 述,而对于另外一个重要器官大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篇论》中又有“头者,精明之府”的论 述。 3心理与发病(病理) 3.1惰志因素与发病《内经》认为:“入的精神心理 活动状态在决定是否发病方面有重要的作用HJ。如 《灵枢·本神》日:“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 温,和喜怒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 起,五脏不受邪。”所以,人体正常心理变化,正常精神 活动,有利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对于防御疾病,保持健 康是有益的。但是,突然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则可 导致脏腑气血紊乱,阴阳失调而发病¨J。如《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篇》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 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失调节制的心理变化即成病因,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而 致人以痛。因此,心理过激可损内脏。 不同性质的心理过激可损及不同的内脏,而产生 不同的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日: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绪 失调,累及五脏,虽所伤不同,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五脏 机能的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使整个人体代谢功能 发生异常,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现代研究表明:情 感情绪确实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内外分泌系统的活动№J。 《内经》认为,异常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导致人体气 机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一些心身疾病,并且认为其基本 病机在于气机失常…。《素问·举痛论篇》日:“怒则 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躯体疾病时也可出现相应的心理反应¨1,如《灵枢 ·本神》日:“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 者笑不体”,严重者则产生精神症状。 3.2社会因素与发病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社会因 素是人身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素问·疏 五过论篇》中的“必问尝贵后贱……病有所异。”皆说 明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常常会引起情志变化, 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另外,还包括人际关系的协调 与否。如《灵枢·逆顺肥瘦》中“上合于天,下合于地, 中合于人事。” 4心理与诊断 在诊病时,《内经》重视病人的社会及家庭环境, 万方数据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