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不仅是“善”的光显,而且能在烛照万物中认识理念。当亚里士多德将心灵的认识比 作光照并且认为精神使事物可以认识就如同光线使万物可见时,他已与他的老师相去不 [iv普罗丁(Plo2tin)则在糅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使用“自然之 光”这一概念,因为在他那里,自然之光既可以指对理念的恍然大悟,也可以指理念照亮 世界的功能。奥古斯丁对“自然之光”的解释奠定了这一术语在基督教哲学传统中的地 位。他在《忏悔录》(见《忏悔录》ⅥI.137)中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意义。他把“自然 之光”解释为对上帝的话语的领悟,这样,“自然之光”不仅有了神学的意义而且有了认 识论的意义 真正把“自然之光”作为“理智之光”或“理性之光”使用的,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 玛斯·阿奎那。他在《神学大全》中将“神圣之光或上帝之光”与“理性之光”( lumen rationis)或“理智之光”( lux intellectualis或 lumen intellectus agentis)明确 地区分开来,并认为“理性的自然之光”分有了“上帝之光”或“神圣之光”( lumen naturale rationis participtio quaedem est divinis luminis) Ivl. BrCA,J. Mit test ra ss在解释“自然之光”时指出,“自然之光”在这里是相对于“超自然之光” ( lumen supranatural)、“信仰之光”( lumen fidei)或“恩典之光”( lumen gratiae)而言的。Ivi 在近代,用“自然之光”表示理性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他在许多方面受到过阿奎那的影 响,并从阿奎那那里继承了一些术语Ivii。他通过将上帝的理性与人的理性完全分开,从 而将理性作为独立的文明之源。此外,他强调要增强理性之光并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他 还首次尝试以法语撰写哲学著作,而为后来的启蒙运动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一一开启 民智——开辟了可能性。在《指导心灵的规则》中,笛卡儿指出:“如果有人想真心实意 地探求事物的真理,他就不应选择某一专门的科学:因为所有科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他应该想想如何增强理性的自然之光,这不是为了解决这样或那样经院哲学式的困 难,而是为了使他的意志在生活的各种偶然性中做出适当的选择。”Ivi他在解释“直 观”时说:“直观是纯净而专注的心灵的无可置疑的观照,并且只能源于理性之 光。”[ix由于直观是认识所有真理的最根本的方法,理性之光也就成了真理之光或真理 之源。这一观点几乎影响了17世纪的绝大部分理性主义者。所以,斯宾诺莎在《伦理 学》中将真理与光明相比拟、将错误与黑暗相比拟,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理性的这种乐观主义态度充分体现在斯宾诺莎的这一论点中:“遵循理性的指导,我们 是直接地追求善,只是间接地避免恶”[x],“道德的原则基础在于遵循理性的指导”[xi理性不仅是“善”的光显,而且能在烛照万物中认识理念。当亚里士多德将心灵的认识比 作光照并且认为精神使事物可以认识就如同光线使万物可见时,他已与他的老师相去不 远。[iv]普罗丁( Plo2tin)则在糅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使用“自然之 光”这一概念,因为在他那里,自然之光既可以指对理念的恍然大悟,也可以指理念照亮 世界的功能。奥古斯丁对“自然之光”的解释奠定了这一术语在基督教哲学传统中的地 位。他在《忏悔录》(见《忏悔录》VII. 137)中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意义。他把“自然 之光”解释为对上帝的话语的领悟,这样,“自然之光”不仅有了神学的意义而且有了认 识论的意义。 真正把“自然之光”作为“理智之光”或“理性之光”使用的,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 玛斯·阿奎那。他在《神学大全》中将“神圣之光或上帝之光”与“理性之光”(lumen rationis)或“理智之光”(lux intellectualis 或 lumen intellectus agentis)明确 地区分开来,并认为“理性的自然之光”分有了“上帝之光”或“神圣之光”(lumen naturale rationis participtio quaedem est divinis luminis)[v]。所以,J . Mit telst ra ss 在解释“自然之光”时指出,“自然之光”在这里是相对于“超自然之光” (lumen supranaturale)、“信仰之光”(lumen fidei)或“恩典之光”(lumen gratiae)而言的。[vi] 在近代,用“自然之光”表示理性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他在许多方面受到过阿奎那的影 响,并从阿奎那那里继承了一些术语[vii]。他通过将上帝的理性与人的理性完全分开,从 而将理性作为独立的文明之源。此外,他强调要增强理性之光并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他 还首次尝试以法语撰写哲学著作,而为后来的启蒙运动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开启 民智——开辟了可能性。在《指导心灵的规则》中,笛卡儿指出:“如果有人想真心实意 地探求事物的真理,他就不应选择某一专门的科学;因为所有科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他应该想想如何增强理性的自然之光,这不是为了解决这样或那样经院哲学式的困 难,而是为了使他的意志在生活的各种偶然性中做出适当的选择。”[viii]他在解释“直 观”时说:“直观是纯净而专注的心灵的无可置疑的观照,并且只能源于理性之 光。”[ix]由于直观是认识所有真理的最根本的方法,理性之光也就成了真理之光或真理 之源。这一观点几乎影响了 17 世纪的绝大部分理性主义者。所以,斯宾诺莎在《伦理 学》中将真理与光明相比拟、将错误与黑暗相比拟,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理性的这种乐观主义态度充分体现在斯宾诺莎的这一论点中:“遵循理性的指导,我们 是直接地追求善,只是间接地避免恶”[x],“道德的原则基础在于遵循理性的指导”[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