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4· 工程科学学报,第37卷,第1期 图5径向流吸附器网格划分图.(a)Z型网格:()Π型网格 Fig.5 Grid graph of the radial flow adsorber:(a)Z-shaped grid (b)II-shaped grid M,值偏大.由图6还可以看出,“凹”型曲线均为左高 65 中心中心流道气流分布孔 外流道气流分布孔 右低,即中心流道布气孔附近M,值要大于外流道布气 6.0 流道 吸附剂装填区域 外流道 55 孔附近M值,且可明显看出向心流动的M,值整体小于 5.0 离心流动的M,值.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离心流 4.5 。一Z型向心流 和向心流的流动型式的不同.离心流动时气体由中心 4.0 3.5 ·一Z型离心流 流道向外流道流动.中心流道较窄,气体流速较快使 三30 ▲一Π型向心流 2.5 一,一Π型离心流 M值升高:同时由于中心流道气流分布孔的存在也使 2.0 M,值升高.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此处的M,值达到最 1.5 大,最大值为6.0.随着气体沿径向穿过吸附剂装填 1.0 0.5 层,气流分布变均匀,M,值逐渐减小且趋于平稳.当气 0.0% 10 2030405060708090100110 体即将通过外流道气流分布孔进入到外流道时,由于 吸附床径向长度/m 分布孔的存在,导致此处M,值再度升高.向心流动时 图6四种流动型式对径向速度不均匀度M的影响 气体由外流道向中心流道流动.外流道较宽,气体流 Fig.6 Effect of four flow types on the radial non-uniformity of 速较慢使M值降低:同时由于外流气流分布孔的存 velocity 在,造成此处的M,值升高。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此处 的M值升高,但幅度不大.随着气体沿径向穿过吸附 汇入,气体的质量流率沿程递增,使气流速度增加而使 剂装填层,气流分布变均匀,M,值逐渐减小且趋于平 轴向静压降低.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中心流道的轴向 稳.当气体即将通过中心流道气流分布孔进入到中心 静压迅速下降.另外可看出Ⅱ型向心流动和Z型向心 流道时,由于分布孔的存在使M值升高:同时流道变 流动的中心流道上的轴向静压存在局部压力回升现 狭窄也使M,值也升高.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此处的 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Ⅱ型向心流动和Z型 M达到最大,最大值为4.0.可见对于径向流吸附器, 向心流动的中心流道的管道末端气流分布孔较少造成 采用向心流动型式更为适合. 了局部压力回升.由图7还可以看出,Ⅱ型向心流动 图7给出了Ⅱ型向心流动和Z型向心流动下,中 和Z型向心流动的中心流道上的轴向压降分别为64 心流道和外流道轴向静压随吸附床轴向长度的变化情 Pa和124Pa.可见对于径向流吸附器,采用Ⅱ型向心 况.由图7可以看出,在吸附床的轴向长度上Ⅱ型向 流动时中心流道上的轴向压降更小,其布气效果优于 心流动和Z型向心流动外流道上的轴向静压近似于一 Z型向心流动.因此在下文的分析中,将重点分析Ⅱ 条直线,轴向压降几乎为0Pa.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型向心流动型式下的径向流吸附器布气系统结构对布 是向心流动下,外流道上的沿程阻力及壁面摩擦使轴 气效果的影响. 向静压下降;同时由于气体不断的分流,气体的质量流 2.2流道截面积的影响 率沿程递减,使气体流速不断降低而使轴向静压升高. 图8给出了中心流道与外流道的截面积比D,变 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气流轴向静压路有变化,但数值 化时,径向速度不均匀度M随吸附床径向长度的变化 变化很小.由图7还可以看出,Ⅱ型向心流动和Z型 情况.在Ⅱ型向心流动情况下,D,分别为4%、5.5%、 向心流动的中心流道上的轴向压降变化较为明显.出 8.5%、13%和18.9%.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D的逐 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气体从进入中心流道开始,由于 渐增大,M值整体趋势是减小的,即布气效果得到改 摩擦阻力作用使轴向静压下降:同时由于气体不断的 善.Kareeri也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外流道宽度来工程科学学报,第 37 卷,第 1 期 图 5 径向流吸附器网格划分图. ( a) Z 型网格; ( b) Π 型网格 Fig. 5 Grid graph of the radial flow adsorber: ( a) Z-shaped grid( b) Π-shaped grid Mf值偏大. 由图 6 还可以看出,“凹”型曲线均为左高 右低,即中心流道布气孔附近 Mf值要大于外流道布气 孔附近 Mf值,且可明显看出向心流动的 Mf值整体小于 离心流动的 Mf值.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离心流 和向心流的流动型式的不同. 离心流动时气体由中心 流道向外流道流动. 中心流道较窄,气体流速较快使 Mf值升高; 同时由于中心流道气流分布孔的存在也使 Mf值升高. 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此处的 Mf值达到最 大,最大值为 6. 0. 随着气体沿径向穿过吸附剂装填 层,气流分布变均匀,Mf值逐渐减小且趋于平稳. 当气 体即将通过外流道气流分布孔进入到外流道时,由于 分布孔的存在,导致此处 Mf值再度升高. 向心流动时 气体由外流道向中心流道流动. 外流道较宽,气体流 速较慢使 Mf 值降低; 同时由于外流气流分布孔的存 在,造成此处的 Mf值升高. 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此处 的 Mf值升高,但幅度不大. 随着气体沿径向穿过吸附 剂装填层,气流分布变均匀,Mf 值逐渐减小且趋于平 稳. 当气体即将通过中心流道气流分布孔进入到中心 流道时,由于分布孔的存在使 Mf值升高; 同时流道变 狭窄也使 Mf值也升高. 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此处的 Mf达到最大,最大值为 4. 0. 可见对于径向流吸附器, 采用向心流动型式更为适合. 图 7 给出了 Π 型向心流动和 Z 型向心流动下,中 心流道和外流道轴向静压随吸附床轴向长度的变化情 况. 由图 7 可以看出,在吸附床的轴向长度上 Π 型向 心流动和 Z 型向心流动外流道上的轴向静压近似于一 条直线,轴向压降几乎为 0 Pa.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向心流动下,外流道上的沿程阻力及壁面摩擦使轴 向静压下降; 同时由于气体不断的分流,气体的质量流 率沿程递减,使气体流速不断降低而使轴向静压升高. 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气流轴向静压略有变化,但数值 变化很小. 由图 7 还可以看出,Π 型向心流动和 Z 型 向心流动的中心流道上的轴向压降变化较为明显. 出 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气体从进入中心流道开始,由于 摩擦阻力作用使轴向静压下降; 同时由于气体不断的 图 6 四种流动型式对径向速度不均匀度 Mf的影响 Fig. 6 Effect of four flow types on the radial non-uniformity of velocity 汇入,气体的质量流率沿程递增,使气流速度增加而使 轴向静压降低. 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使中心流道的轴向 静压迅速下降. 另外可看出 Π 型向心流动和 Z 型向心 流动的中心流道上的轴向静压存在局部压力回升现 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Π 型向心流动和 Z 型 向心流动的中心流道的管道末端气流分布孔较少造成 了局部压力回升. 由图 7 还可以看出,Π 型向心流动 和 Z 型向心流动的中心流道上的轴向压降分别为 64 Pa 和 124 Pa. 可见对于径向流吸附器,采用 Π 型向心 流动时中心流道上的轴向压降更小,其布气效果优于 Z 型向心流动. 因此在下文的分析中,将重点分析 Π 型向心流动型式下的径向流吸附器布气系统结构对布 气效果的影响. 2. 2 流道截面积的影响 图 8 给出了中心流道与外流道的截面积比 Df 变 化时,径向速度不均匀度 Mf随吸附床径向长度的变化 情况. 在 Π 型向心流动情况下,Df分别为 4% 、5. 5% 、 8. 5% 、13% 和 18. 9% . 由图 8 可以看出,随着 Df的逐 渐增大,Mf值整体趋势是减小的,即布气效果得到改 善. Kareeri 也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外流道宽度来 · 49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