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齐读这首诗 4、练习对对子 出:白对:黑出:来对:去出:美对:丑出:是对:非 出:蓝天对:白云 第二课时 、背诵导入 二、学习《过零丁洋》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 西县名)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 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 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 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写。后来元军统张弘范再逼他招降南宋抵 抗人士时,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本文的主题 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 4、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 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 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己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 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 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 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 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5、合作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写出《过零丁洋》表达作者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的诗句 (6)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4 3、齐读这首诗。 4、练习对对子 出:白 对:黑 出:来 对:去 出:美 对:丑 出:是 对:非 出:蓝天 对:白云 第二课时 一、背诵导入 二、学习《过零丁洋》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 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 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 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 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写。后来元军统张弘范再逼他招降南宋抵 抗人士时,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3、本文的主题。 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 4、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 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 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 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 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 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 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5、合作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写出《过零丁洋》表达作者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的诗句。 (6)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