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居安思危,九个环节还需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应急机制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应急管理从零星到系统、 从部门到整体、从被动到主动,已经上升到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并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 总体布局之中。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的应急机制建设成就显著,但不少环节仍有漏洞, 需要综合用力加以完善。 仍需居安思危、忧患执政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和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一道,已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三种意识”。而 应急机制建设正充分体现了这种居安思危、忧患执政的思想。 专家指出,公共安全问题长期存在、形势严峻,应急体系建设是一个常态工作,来不得 半点松懈 一方面,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专家预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 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将进一步加剧:事故灾难仍处于易发期;公共卫生事件发 生的不确定性增大,传染病传人和传出的概率增大并呈现国际化特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 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 其是基层工作进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存在不少空白 点和薄弱环节。 闪淳昌说:“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 部署上来,以更加扎实的工作,锲而不舍地把应急管理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抓实、抓好。” 应急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专家认为,下一步,在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中,要注意九个方面的问题: 要打破“部门壁垒”。王昂生认为,现代减灾其实就是综合减灾。现在,各种信息源 仍分散在各个部门,仍然采取的是“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模式,但是,实际工 作中协调的难度很大。另外,各个部门的应急预案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应该加强这方 面的研究,建立一套简明有效的应对流程、应对方法和支持系统 二要抓好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闪淳昌说:“突发事件多发生在基层。经验表明,基层 第一时间的处置方式对减少伤亡和损失最为关键。”但是,目前,有些基层的预案只是抄袭 上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或者预案制订了,但也不进行演练。在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中, 定注意抓好应急演练。 要依靠科学技术防灾减灾。王昂生认为:“现代减灾不同于传统的人海会战、突击队 式的临时应急,而是特别强调科学性、系统性、程序性。目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迫切需 要向专家治理型转变。一些官员缺乏对科学减灾的足够认识,仍比较迷信行政的力量。” 四要改进工作机制和程序。王振耀认为,目前我们的应急管理。在改进具体工作程序方 面注意得不够。现在,许多工作领域缺乏规范的标准,责任不清,程序不明。如果不去下大 气力解决这一重大课题。不去努力建立新的工作标准、程序和机制,行政管理质量很难有根 本性提高。 五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灾害自救能力。闪淳昌认为,历史经验表明,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 绝大部分幸存者都是依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而很多人为灾难,是因为一些人不懂科学和不 按照程序操作造成的。一定要开展全民公共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安全教育进学校,进书本 进课堂。 六要改进和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闪淳昌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对于突发 事件捂是捂不住的,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对社会舆论加以引导。” 七要注意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不少部门都提出要购买直升机等大型装备, 对此应进行调控,防止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居安思危,九个环节还需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应急机制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应急管理从零星到系统、 从部门到整体、从被动到主动,已经上升到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并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 总体布局之中。有关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的应急机制建设成就显著,但不少环节仍有漏洞, 需要综合用力加以完善。 仍需居安思危、忧患执政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和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一道,已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三种意识”。而 应急机制建设正充分体现了这种居安思危、忧患执政的思想。 专家指出,公共安全问题长期存在、形势严峻,应急体系建设是一个常态工作,来不得 半点松懈: 一方面,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专家预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 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将进一步加剧;事故灾难仍处于易发期;公共卫生事件发 生的不确定性增大,传染病传人和传出的概率增大并呈现国际化特点;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 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 其是基层工作进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存在不少空白 点和薄弱环节。 闪淳昌说:“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 部署上来,以更加扎实的工作,锲而不舍地把应急管理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抓实、抓好。” 应急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专家认为,下一步,在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中,要注意九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打破“部门壁垒”。王昂生认为,现代减灾其实就是综合减灾。现在,各种信息源 仍分散在各个部门,仍然采取的是“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模式,但是,实际工 作中协调的难度很大。另外,各个部门的应急预案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应该加强这方 面的研究,建立一套简明有效的应对流程、应对方法和支持系统。 二要抓好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闪淳昌说:“突发事件多发生在基层。经验表明,基层 第一时间的处置方式对减少伤亡和损失最为关键。”但是,目前,有些基层的预案只是抄袭 上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或者预案制订了,但也不进行演练。在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中, 一定注意抓好应急演练。 三要依靠科学技术防灾减灾。王昂生认为:“现代减灾不同于传统的人海会战、突击队 式的临时应急,而是特别强调科学性、系统性、程序性。目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迫切需 要向专家治理型转变。一些官员缺乏对科学减灾的足够认识,仍比较迷信行政的力量。” 四要改进工作机制和程序。王振耀认为,目前我们的应急管理。在改进具体工作程序方 面注意得不够。现在,许多工作领域缺乏规范的标准,责任不清,程序不明。如果不去下大 气力解决这一重大课题。不去努力建立新的工作标准、程序和机制,行政管理质量很难有根 本性提高。 五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灾害自救能力。闪淳昌认为,历史经验表明,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 绝大部分幸存者都是依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而很多人为灾难,是因为一些人不懂科学和不 按照程序操作造成的。一定要开展全民公共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安全教育进学校,进书本, 进课堂。 六要改进和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闪淳昌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对于突发 事件捂是捂不住的,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对社会舆论加以引导。” 七要注意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不少部门都提出要购买直升机等大型装备, 对此应进行调控,防止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