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与分析(共30分)】 16.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解释选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词2分,共10分) 缒: 鄙: 共: 厌: 肆: (2)翻译选段中画线句子。(5分)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选文是说辞的经典,分析这段选文的层次。(5分) 17.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 那时候大约是盛夏,背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 来飞行,有时衔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 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 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 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人窠 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 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1)细腰蜂在文中喻指什么?(2分) (2)请联系全文回答,为什么说文章虽名为“闲谈”,实质上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8分) 817|得分|评卷入| | 二、阅读与分析{共 30 分} 16. 夜锺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踢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解释选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词 分,共 10 分〉 (2) 翻译选段中面线句子。 (5 分)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 选文是说辞的经典,分析这段选文的层次。 (5 分) 17. 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 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铁黑色的细腰蜂就在桑树间或墙角的蛛网左近往 来飞行,有时街一支小青虫去了,有时拉一个蜘蛛。青虫或蜘蛛先是抵抗着不肯去,但终于乏 力,被衔着腾空而去了,坐了飞机似的。……而且,这细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凶手,还是一种很残 忍的凶手,又是一个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她知道青虫的神经构造和作用,用了神奇 的毒针,向那运动神经球上只一整,它便麻痹为不死不活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人囊 中。青虫因为不死不活,所以不动,但也因为不活不死,所以不烂,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 候,这食料还和被捕当日一样的新鲜。 (1)细腰蜂在文中喻指什么? (2 分) (2) 请联系全文回答,为什么说文章虽名为"闲谈",实质上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8 分〉 81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