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追踪我国制造北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 中国区城经济论坛 若Y为城市j的总收入,为消费者用于制造业 C,=wrG/A (7) 产品的支出份额,则根据 Dixit和 Stiglitz(1977),城 其中α+B+y=1。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CES价 市j用于制造业产品的总支出为y,则城市j对城市格指数(G)与产品多样化水平负相关,因而我们可 i生产的每种产品的需求量x表示为 以将其近似设置为当地产品多样化水平的减函数, P 即:G=(DV),8>0。该式的含义在于,城市i产品 Y ∑n(P4s) 多样化水平越高,则产品价格指数就越低,扩大的 (2) 需求使制造业进一步集聚,从而有利于中间服务厂 (P.tg)uY,(G) 商实现规模经济,制造业厂商获得的中间服务品价 其中,G=(∑en(P4)”为城市 格就越低。将其代入(7)式得到 CES价格指数。因此,位于城市i的厂商在所有市 C,=Wr /A, DIV) 场(包含其本身及国际市场)的产品总销售量为: 同时,假设固定生产成本包含相同的生产要素 x1=∑x=以(P)∑()yG)(3) 且各生产要素比重与可变成本相同,则有: f=Kw?r,/DIV 若c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①,为固定成本且在 其中κ为常数,用于度量规模收益递增程度。 各地都相同,则城市i该厂商在各市场获得的总利 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经济地理文献均假设地区 润丌为 间完全不存在非市场的相互作用,而重点关注市场 丌=(P4-cMx1-f 规模或地区间需求关联在厂商区位选择或制造业集 将(4)式对x求导得到均衡状态下市场i的均衡聚中的决定作用。事实上,企业的生产效率可能会 价格P 由于这种非市场的区间联系或溢出效应而提高。根 P'=[0/(a-1)k 据集聚经济理论,外部经济或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 用P分别替代(3)和(4)式中的P,并结合(3 3个方面: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间投入品规模经 (4)式得到城市i中厂商的总利润 济和技术外溢效应( Marshall,1890,1961;o'Sull 兀=yc;MP-f van,2009)。这3个微观机制从生产或供给方面反 其中,(a-1),MP=∑YG”为城 映了集聚经济的来源,是地区经济形成集聚优势 市i的市场潜力,代表城市i受到的其他经济体市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传统集聚经济理论所 需求的影响,可称为需求的空间关联效应或外部描述的这些外部性仅仅存在于本地区,并具有明显 性。 的地域化特征。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创新和发 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且不能在部门间流动;劳 展,地区通达性不断增强,集聚外部性不仅来自城 动力是主要的生产要素,但生产成本中不仅包括劳市内部的厂商集聚,而且来自邻近地区的集聚(Fe 动力,还包含其他生产要素。根据Head和 Mayer er. 2002: Drucker and Feser, 2007: Ke and Feser (2004),其他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和各类中间投入品2010)。据此,我们将地区空间因素纳人传统集聚 等。如果厂商在生产中消耗的中间服务成本均以 机制,从而将供给方面空间集聚机制扩展为专业化 不同数量的制造品组合来支付,那么对于中间投 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品可得性和空间技术外溢 入,通常假设厂商生产函数中包含一组所有产品种3个方面,并设定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是来自本城 类按CES函数形式加总的制造业产品。因而,可变市及其他邻近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和技术 成本是一系列要素价格的函数(通常为柯布一道格 溢出的函数 拉斯函数),包含了工资水平为的劳动力、价格水 A= AoLS PS7S,中>0,中>0,中>0(10) 平为r的土地和价格指数为G的多样化产品。假 其中,A。为常数,表示除外部经济外可能影响 设劳动、土地和中间投入在生产成本中占的份额分企业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LS、PS、TS为厂商感受 别为a、B、y,同时A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则边到的来自城市i本身及其他城市的空间供给外部 际成本c可表示为 性,分别为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和技术溢出;这i l 琮我国剎迭业集聚的全问来源:基于马跃糸外部性与淅经涔地理的综合视 角 C i = wtr^/A , (7 ) 其中a+y 8 + y = l。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CES价 格指数(C)与产品多样化水平负相关,因而我们可 以将其近似设置为当地产品多样化水平的减函数, 即:广,旮 > 0 。 该式的含义在于,城市 i 产 品 多样化水平越高,则产品价格指数就越低,扩大的 需求使制造业进一步集聚,从而有利于中间服务厂 商实现规模经济,制造业厂商获得的中间服务品价 格就越低。将其代人(7)式得到: c^wl/jAiDlV) ^ (8 ) 同时,假设固定生产成本包含相同的生产要素 且各生产要素比重与可变成本相同,则有: fi = ^wl/ l !DWt y (9) 其中K为常数,用于度量规模收益递增程度。 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经济地理文献均假设地区 间完全不存在非市场的相互作用,而重点关注市场 规模或地区间需求关联在厂商区位选择或制造业集 聚中的决定作用。事实上,企业的生产效率可能会 由于这种非市场的区间联系或溢出效应而提高。根 据集聚经济理论,外部经济或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 3个方面: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间投人品规模经 济和技术外溢效应(Marshall, 1890,1961; 0'Sulli￾van, 2009) 0 这3个微观机制从生产或供给方面反 映了集聚经济的来源,是地区经济形成集聚优势、 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传统集聚经济理论所 描述的这些外部性仅仅存在于本地区,并具有明显 的地域化特征。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创新和发 展,地区通达性不断增强,集聚外部性不仅来自城 市内部的厂商集聚,而且来自邻近地区的集聚(Fes￾er,2002; Drucker and Feser,2007; Ke and Feser, 2010) o据此,我们将地区空间因素纳人传统集聚 机制,从而将供给方面空间集聚机制扩展为专业化 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品可得性和空间技术外溢 3个方面,并设定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是来自本城 市及其他邻近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和技术 溢出的函数: A^AoLSt'PStTSt 办> 0,<f>2>0 , 0 3 > 0 (10) 其中,4。为常数,表示除外部经济外可能影响 企业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以、户&、:为厂商感受 到的来自城市〖本身及其他城市的空间供给外部 性,分别为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人和技术溢出;这 若x为城市y的总收人,M为消费者用于制造业 产品的支出份额,则根据 Dixit 和 Stiglit z (1977),城 市y用于制造业产品的总支出为成,则城市j对城市 t ‘生产的每种产品的需求量A表示为: CES价格指数。因此,位于城市i的厂商在所有市 场(包含其本身及国际市场)的产品总销售量为: 若0,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固定成本且在 各地都相同,则城市i该厂商在各市场获得的总利 润77",为: 将(4)式对&求导得到均衡状态下市场i的均衡 价格/V: 用/ V分别替代(3 )和(4)式中的只,并结合(3)、 (4)式得到城市i中厂商的总利润: 市i的市场潜力,代表城市i受到的其他经济体市场 需求(2)的影响,可称为需求的空间关联效应或外部 性。 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且不能在部门间流动;劳 动力是主要的生产要素,但生产成本中不仅包括劳 动力,还包含其他生产要素。根据 Head 和 Maye r (2004),其他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和各类中间投入品 等。如果厂商在生产中消耗的中间服务成本均以 不同数量的制造品组合来支付,那么对于中间投 入,通常假设厂商生产函数中包含一组所有产品种 类按CES函数形式加总的制造业产品。因而,可变 成本是一系列要素价格的函数(通常为柯布一道格 拉斯函数),包含了工资水平为w的劳动力、价格水 平为r .的土地和价格指数为C ,的多样化产品®。假 设劳动、土地和中间投入在生产成本中占的份额分 别为《、/3、7,同时丄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则边 际成本c,可表示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