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管理世界》(月刊) 2012年第10期 3个指标综合起来共同衡量了城市之间在要素供给 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各地区互通有无、联动发展,充 方面的空间互动机制。 分发挥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然而,我国广泛存在 最后,结合式(6)、(8)、(9)、(10),城市i中代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可能使各地区市场及 性厂商的总利润为 非市场经济活动局限于狭小的范围,阻碍空间关联 T-=nA0 -, PS: TS,DIV2 MP, 效应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制造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 (11) 益的发挥。陈敏等(2007)推断,相对于地方经济总 量,政府财政收支比重越大,地方政府越有激励通 DIV 过分割市场对本地企业进行支持和保护。借鉴黄 如果每个厂商的区位选择都是以利润函数为玖立、李坤望(2006)的研究,本文以城市财政收入 基础,那么每个都会定位于能够带来最大利润的地 占GDP比重(GOV)表示地方政府实施保护主义的 区。式(11)显示,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入的程度。此外,由于经济集聚是一个动态过程,制造 可得性及受到其他城市技术溢出效应越大、产品多业当前的集聚程度可能依赖于过去水平,因而我们 样化水平越高、市场潜力越大以及劳动力、土地的 在模型中引入因变量滞后项,从而得到制造业集聚 价格越低,则该城市中代表性企业的利润就越高, 的动态模型。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相关区域经济 制造业企业就越倾向于向该城市集聚。城市本身文献的论述,已有普遍共识的能够影响制造业集聚 的产品多样化及城市间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的重要变量还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城市 间外部性构成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向心力,而各类要交通条件、通讯条件等。以FD/表示外商直接投 素成本构成其离心力。因而,制造业集聚水平是各 资、EDU代表人力资本、TRA代表交通条件、TEL为 种空间供给外部性、市场潜力和产品多样化的增函通讯条件,(13)式可重写为 数,同时是各类要素价格的减函数。以g表示城市i In gu=80+o gi-1+A1 In FDI+A2 In EDU 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则有 +a3 In TRA+a4 In TELit+as In GOw g:=/(LS,, PS,, TS,, MP:, w,, r, DIV/)(12) 0, In LS,+02 In PSit+O3 In TS +和-分别表示理论上各变量对制造业集聚的 64 In DMPu +04 In FMPi-05 In wi 促进和抑制作用。可以预见,更深程度的经济一体 B6 Inri +07 In DIVi +sir 化水平意味着更密切的经济联系(反之亦然),每个 其中,0和04分别为国内市场潜力和国际市 城市便可在与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优势,进场潜力的系数,A1~A3为控制变量弹性系数,且预期 而形成制造业在空间连续成片分布的集聚特征。 均为正;φ为制造业集聚滞后项的弹性系数。 (二)计量模型设定 理论分析显示,制造业集聚是各类要素和中间 四、变量测算与数据说明 投人品价格、空间供给外部性(包括专业化劳动力、 除了个别数据严重缺失的城市外,本文样本为 中间品供给和技术外溢)和市场潜力的函数,对2003~2009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主 (12)式两边取对数,计量方程可设置为 要来自2004-2010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 In gi=00+B, In LSu +O2 In PSit +B3 In TS, 域经济统计年鉴》,价格指数来自2001年以来各省 +04 In MPit-Bs In wit-6s Inri 份统计年鉴。我国重要贸易伙伴GDP数据来源于 8, In DIvi +sir (13) 世界银行在线数据库。下面是有关变量和测度的 其中,60为常数项;6-~6为相应的弹性系数;5 说明。 为随机误差,反映了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在我 (1)制造业集聚水平。目前国外应用较多的空 国,国内外市场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是近年间集聚指标有基尼系数、艾萨德、赫芬达尔和泰尔 来经济研究的热点,为体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差指数以及7指数,但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们难 异,本文将市场潜力分解为国内市场潜力(DMP)和以得到以这些方法测度的各城市制造业集聚水 国际市场潜力(FMP)。地区之间生产要素和商品平。刘修岩、殷醒民等(2007)采用制造业区位商来3个指标综合起来共同衡量了城市之间在要素供给� 方面的空间互动机制®。� 最后,结合式(6)、(8)、(9)、(10),城市〖中代表� 性厂商的总利润为:� 如果每个厂商的区位选择都是以利润函数为� 基础,那么每个都会定位于能够带来最大利润的地� 区。式(11)显示,城市专业化劳动力、中间投人的� 可得性及受到其他城市技术溢出效应越大、产品多� 样化水平越高、市场潜力越大以及劳动力、土地的� 价格越低,则该城市中代表性企业的利润就越高,� 制造业企业就越倾向于向该城市集聚。城市本身� 的产品多样化及城市间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空� 间外部性构成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向心力,而各类要� 素成本构成其离心力。因而,制造业集聚水平是各� 种空间供给外部性、市场潜力和产品多样化的增函� 数,同时是各类要素价格的减函数。以表示城市^ 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则有:� gi :八LS;’ PS, + , TS, + , M P ; , wr , r,—,DIV;) (12 ) +和-分别表示理论上各变量对制造业集聚的� 促进和抑制作用。可以预见,更深程度的经济一体� 化水平意味着更密切的经济联系(反之亦然),每个� 城市便可在与其他城市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优势,进� 而形成制造业在空间连续成片分布的集聚特征。� (二)计量模型设定� 理论分析显示,制造业集聚是各类要素和中间� 投入品价格、空间供给外部性(包括专业化劳动力、� 中间品供给和技术外溢)和市场潜力的函数,对� (12)式两边取对数,计量方程可设置为:� \ngit ^do + Oi \nLSit + d2 \nPSit + d, In TSit In MP, , - d5 In wit - d% In rit +07\nDIVlt+^ (13) 其中,0。为常数项;仗�仇为相应的弹性系数;厶� 为随机误差,反映了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在我� 国,国内外市场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是近年� 来经济研究的热点,为体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差� 异,本文将市场潜力分解为国内市场潜力(DMP)和� 国际市场潜力(FMP)。地区之间生产要素和商品� 的自由流动有助于各地区互通有无、联动发展,充� 分发挥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然而,我国广泛存在� 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可能使各地区市场及� 非市场经济活动局限于狭小的范围,阻碍空间关联� 效应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制造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 益的发挥。陈敏等(2007)推断,相对于地方经济总� 量,政府财政收支比重越大,地方政府越有激励通� 过分割市场对本地企业进行支持和保护。借鉴黄� 玖立、李坤望(2006)的研究,本文以城市财政收人� 占GDP比重(GOV)表示地方政府实施保护主义的� 程度。此外,由于经济集聚是一个动态过程,制造� 业当前的集聚程度可能依赖于过去水平,因而我们� 在模型中引人因变量滞后项,从而得到制造业集聚� 的动态模型。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相关区域经济� 文献的论述,已有普遍共识的能够影响制造业集聚� 的重要变量还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城市� 交通条件、通讯条件等。以FD/表示外商直接投� 资、EDU代表人力资本、TRA代表交通条件、TEL为� 通讯条件,(13)式可重写为:� 其中,和0〃4分别为国内市场潜力和国际市� 场潜力的系数,APA5为控制变量弹性系数,且预期� 均为正为制造业集聚滞后项的弹性系数 。� 四、变量测算与数据说明� 除了个别数据严重缺失的城市外,本文样本为� 2003~2009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主� 要来自2004-2010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 域经济统计年鉴》,价格指数来自2001年以来各省� 份统计年鉴。我国重要贸易伙伴 GDP 数据来源 于� 世界银行在线数据库。下面是有关变量和测度的� 说明。� (1)制造业集聚水平。目前国外应用较多的空� 间集聚指标有基尼系数、艾萨德、赫芬达尔和泰尔� 指数以及^指数,但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我们难� 以得到以这些方法测度的各城市制造业集聚 水� 平。刘修岩、殷醒民等(2007)采用制造业区位商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