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这两联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四 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同时又饱含对他的深沉、叹惋、感 伤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 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 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呈吴郎》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瀼西一处 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 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的东屯去了。 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外围插上篱笆,有意不让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说,杜甫便写了这 首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又呈吴郎》。吴郎年辈比杜 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中所劝 二、整体感知 1、诗歌各联各自写了什么内容?诗人是怎样劝告吴郎的? 明确:首联写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颔联写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颈联写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尾联写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诗人先自叙以前事以启发 吴郎,接着委婉劝吴郎,最后指出人民贫苦的根源:一是苛捐杂税,一是战乱连连 2、本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普通的打枣小事人民的水深火热老泪纵横(教师点拨) 本诗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们更应该互 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渡难关(教师补充: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上句, 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 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 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岀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 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 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 1.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分析其意境 明确:意象:吴楚、乾坤、孤舟、戎马、关山、凭轩意境:雄浑阔大、凄凉落寞 2.“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早年就有向往之情,如今终于登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只是在衰残之年方得以 登临,在今昔对比之中,抑郁之情和斗志难酬的感慨流露无遗 3.颔联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哪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明确: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坼”和“浮”。“坼”字,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伤。这两联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四 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同时又饱含对他的深沉、叹惋、感 伤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 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 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又呈吴郎》 一、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甫住在灢西一处 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 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的东屯去了。 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外围插上篱笆,有意不让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说,杜甫便写了这 首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又呈吴郎》。吴郎年辈比杜 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中所劝。 二、整体感知 1、诗歌各联各自写了什么内容?诗人是怎样劝告吴郎的? 明确:首联写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颔联写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颈联写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尾联写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诗人先自叙以前事以启发 吴郎,接着委婉劝吴郎,最后指出人民贫苦的根源:一是苛捐杂税,一是战乱连连。 2、本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普通的打枣小事 人民的水深火热 老泪纵横(教师点拨)。 本诗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们更应该互 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渡难关(教师补充: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上句, 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 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 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 一、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 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 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 1.找出诗中的意象并分析其意境。 明确:意象:吴楚、乾坤、孤舟、戎马、关山、凭轩 意境:雄浑阔大、凄凉落寞。 2.“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早年就有向往之情,如今终于登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只是在衰残之年方得以 登临,在今昔对比之中,抑郁之情和斗志难酬的感慨流露无遗。 3.颔联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哪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明确: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坼”和“浮”。“坼”字,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