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病原为葡萄生单轴霉 Plasmopara viticola et Curtis) Berl. et de Toni.,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 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形成球形吸器伸 细胞吸收养分。无性阶段产生孢囊梗,顶生 要,内生游动孢子。孢囊梗从叶背气孔伸出 动48Q“1 3个呈圆锥状的小梗,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 囊无色,卵圆形,有乳状突起,大小13~39μm×8-21 μm,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单胞,肾形,侧 图11-3萄霜幂病菌 生双鞭毛,能游动,具双游现象。大小7.5~9.0μm ×67μm。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一般于生长 后期在病组织中形成,褐色,球形,外壁很厚,表面平滑,略具波纹状起伏,直径27~36μ m。卵孢子在水滴中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端形成梨形孢子囊,内生并释放30-60个游动孢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等在土壤中越冬。气候温暖地区,也能以菌丝 在芽鳞或未脱落的叶片内越冬。卵孢子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存活最好,可长达2年。翌年春季 当条件适宜时,卵孢子可在水滴或潮湿土壤中萌发,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到植株 上,在游离水中萌发,并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气孔附近萌发,自气孔或皮孔侵入寄 主,引起初侵染。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扩展蔓延,以球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 营养,经7~l2d的潜育期后开始发病,并从气孔中伸出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囊萌发进行再 侵染。只要条件适宜,病菌可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后期病残组织内形成大量的卵孢 子,特别是主脉附近的叶肉病组织中的卵孢子数量最多。卵孢子可随病叶等病残组织落入土 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中湿度是主导影响因子,温度、光照也有 定关系。凡增加土壤、空气和寄主表面湿度的因子和白天无直射光以及阴暗的环境,如降 雨、大雾、阴天等均有利于病菌侵入,其中降雨最易引起病害流行。孢子囊的产生需要 95%~100%的相对湿度和至少4h的黑暗条件。孢子囊通常在夜间形成,阳光下暴露几小时 就会失活。因此侵染一般在早上发生。从侵染到显症约需4d。孢子囊及卵孢子的萌发需要 在水滴中进行。孢子囊形成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温度15℃;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 最适温度为10~15℃。孢子囊寿命短,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只能存活4-6天,低温下可存活 14~l6d。游动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0℃,最适温度18-24℃。孢子囊的产生、萌发及 游动孢子的萌发都离不开高湿,因此高湿冷凉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冬、春潮湿、接着是暖和 的夏天,加之降雨不断的气候条件最有利于卵孢子越冬、萌发和病害的蔓延传播。在昼夜温 差大、持续降雨、雾多露大少风情况下最适发病。果园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种植过密、管 理粗放等,使园内通风不良,增加了小气候湿度,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我国北方果 园,一般6月份开始发病,7月增多,8~9月进入发病盛期,10月份老叶虽不易感病,但幼 叶仍可发病 栽培管理是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施肥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刺激抽发 新梢,造成枝叶徒长、架面郁闭,使秋后枝叶繁茂,组织成熟延迟,都能使病害加重。果园病原为葡萄生单轴霉 Plasmopara viticola (Berk.et Curtis) Berl.et de Toni,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 属。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形成球形吸器伸 入叶肉细胞吸收养分。无性阶段产生孢囊梗,顶生 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孢囊梗从叶背气孔伸出, 丛生,无色,大小 400~780μm×6~11μm,单轴分 枝 3~6 次,一般 2~3 次,分枝处近直角,分枝末端 有 2~3 个呈圆锥状的小梗,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 囊无色,卵圆形,有乳状突起,大小 13~39μm×8~21 μm,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单胞,肾形,侧 生双鞭毛,能游动,具双游现象。大小 7.5~9.0μm ×6~7μm。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卵孢子一般于生长 后期在病组织中形成,褐色,球形,外壁很厚,表面平滑,略具波纹状起伏,直径 27~36μ m。卵孢子在水滴中萌发形成芽管,芽管顶端形成梨形孢子囊,内生并释放 30~60 个游动孢 子。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叶等在土壤中越冬。气候温暖地区,也能以菌丝 在芽鳞或未脱落的叶片内越冬。卵孢子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存活最好,可长达 2 年。翌年春季, 当条件适宜时,卵孢子可在水滴或潮湿土壤中萌发,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到植株 上,在游离水中萌发,并释放出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气孔附近萌发,自气孔或皮孔侵入寄 主,引起初侵染。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的细胞间扩展蔓延,以球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 营养,经 7~12d 的潜育期后开始发病,并从气孔中伸出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囊萌发进行再 侵染。只要条件适宜,病菌可不断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后期病残组织内形成大量的卵孢 子,特别是主脉附近的叶肉病组织中的卵孢子数量最多。卵孢子可随病叶等病残组织落入土 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其中湿度是主导影响因子,温度、光照也有 一定关系。凡增加土壤、空气和寄主表面湿度的因子和白天无直射光以及阴暗的环境,如降 雨、大雾、阴天等均有利于病菌侵入,其中降雨最易引起病害流行。孢子囊的产生需要 95%~100%的相对湿度和至少 4h 的黑暗条件。孢子囊通常在夜间形成,阳光下暴露几小时 就会失活。因此侵染一般在早上发生。从侵染到显症约需 4d。孢子囊及卵孢子的萌发需要 在水滴中进行。孢子囊形成温度范围为 13~28℃,最适温度 15℃;萌发的温度范围为 5~21℃, 最适温度为 10~15℃。孢子囊寿命短,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只能存活 4~6 天,低温下可存活 14~16d。游动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 12~30℃,最适温度 18~24℃。孢子囊的产生、萌发及 游动孢子的萌发都离不开高湿,因此高湿冷凉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冬、春潮湿、接着是暖和 的夏天,加之降雨不断的气候条件最有利于卵孢子越冬、萌发和病害的蔓延传播。在昼夜温 差大、持续降雨、雾多露大少风情况下最适发病。果园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种植过密、管 理粗放等,使园内通风不良,增加了小气候湿度,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我国北方果 园,一般 6 月份开始发病,7 月增多,8~9 月进入发病盛期,10 月份老叶虽不易感病,但幼 叶仍可发病。 栽培管理是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施肥不当,偏施或迟施氮肥,刺激抽发 新梢,造成枝叶徒长、架面郁闭,使秋后枝叶繁茂,组织成熟延迟,都能使病害加重。果园 图 11-3 葡萄霜霉病菌 1.孢囊梗 2.孢子囊 3.病组织中的卵孢子 4.卵孢子萌发 5.游动孢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