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iv 译 序 过一些量子力学的书,但是到底理解多少却是很难说的。在这样 的背景上去接近“互补性”思想,就如同一个武功一点也没有根基 的小伙子去迎敌一位武林高手,其不被对手戏弄得眼花缭乱、晕头 转向者几希哉!第三,玻尔的说理风格向来是高度“非公理化的”, 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循循善诱的和“辩证式的”(真正意义下的“辩 证”)。他总是抓住一个话头儿就一路谈下去,从来不先列下什么 “定义”、“假设”之类,他只是娓娓而谈,谈到最后就告诉你,这就是 “互补性”。他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和别人的思想纳入一个死硬的 “构架”中一他也谈论“构架”,但他对“构架”的理解却显然和“专 业哲学家”们的理解很不相同。他坚持自己的风格,以致谈论了一 辈子“互补性”却从未给出“互补性”的明确的、普遍的成文定义。 这种情况,使那些习惯于“公理化”思维方式的人们大为困惑。然 而,很可能玻尔却认为,用“公理化”的方式去理解“互补性”,不可 能达到真正的理解!玻尔的得力助手之一,比利时物理学家L.罗 森菲耳德曾经说“互补性”观点是研究如何适当使用语言的学问, 他讥笑那些利用“符号逻辑的手术刀”来解剖这种学问的人们。他 平生对玻尔的思想进行过许多很有见解的阐述。但是有一次我在 哥本哈根提到罗森菲耳德可算互补哲学中的“亚圣”,却受到奥格· 玻尔的反对。他说罗森菲耳德太武断、太“教条”,算不得“亚圣”。 请想,连悟性那样深邃、思想那样圆通的罗森菲耳德都不免“教条” 之讥,那些挥舞“符号逻辑手术刀”的高明人物岂不永世也进不了 “互补之门”乎? 玻尔风格的另一特点是从来不追求“出奇制胜”,从来没有那 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习气。我国古人论诗文,原也有“冲淡”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