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译序 境,例如陶渊明的诗,向来是备受推崇的,只是后人渐难领会而已。 玻尔的文章多用长句,那是他不肯把意思说“死”,力求把各种的条 件都讲明白的原故。但是他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绝无那种学究 “掉书袋”的倾向。他不用怪名词,不说俏皮话,绝不卖弄花腔,更 不大言欺世。他只是闲闲说来,一步一步把你引向他的结论。这 种办法有如武技中的“内功”门派,看似不甚费力,挥洒自如,其实 内中包蕴着绝顶的功夫—一玻尔写文章时的反复修改是非常有名 的。因此我总是认为,玻尔的文章其实非常难以读懂,他说出来的 东西比他所想的东西少了许多,若不反复体会、细心追索,你就根 本不能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至于说用“符号逻辑”之类的东西去 “套”它,那几乎肯定会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的。当年孔子早就说 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确实讲出了十分重要的“治 学”道理。非常粗浅地说来,这意思就是: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学 习许多东西,而不去认真思索它,消化它,你就会搞得糊里糊涂 (“罔”),成为书呆子;如果只顾天天胡思乱想而不去吸收具体的知 识,你就有成为精神变态的“狂人”的危险(那样的狂人我们也见过 许多)。古人论“禅”,也有名言日:“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 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这 也是说,浮光掠影地发表各种议论,花花哨哨,不得要领,那并不是 作学问的正道,重要的是理解事物的实质。现在,互补性概念提出 了70余年了,各派学者与非学者与非非学者所写的关于玻尔哲学 的书籍和论文也颇有汗牛充栋之概,其中真正有所阐发的固然不 能说没有,但是扪烛扣盘、郢书燕说、向壁虚造、以讹传讹者却实在 俯拾即是,所以我们才说互补性观点也是一种最常受到歪曲和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