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热通量q=gv/m] 双膜理论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相际两侧有双膜、溶质分子扩散过、界面平衡膜外匀、吸收膜层 阻力多。 实践证明:双膜理论适用于具有固定相界面(如填料塔)和低流速的情况。如果流速大时,双 膜理论则为新的理论(如对流扩散和界面动力状态理论)所取代。但提高流速可以增大吸收速率这 一结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中仍然是正确的,故双膜理论具有实际意义 4.吸收质在气相与液相中稳定的分子扩散 (1)稳定扩散:体系各部分的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扩散,即扩散速率为定值。 (2)吸收质A的主体扩散与分子扩散 界面 NH3空气 B N(扩)1Pa NB(扩)-A 气相中心区(气相NA(主) 液相中心区(液相 主体) NB(主) 吸收质的扩散 第三节气体吸收速率方程式 2.3.1吸收速率方程 、以压强差和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分率方程 连续(生产)稳定(扩散),是气体吸收的前提,双膜理论是气体吸收的机理。 实践证明:吸收速率与气液接触面积成正比,与吸收的推动力(吸收质的分压差和浓度差)成 正比 其通式为:N=K4△由吸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推导出斯蒂芬公式,即: DP A RT=GPBm (p-p)=k(p-p2) p-p (A)气膜 DC(c-c)=k(c-c)=∈ (B)液膜 二,C 式中一对流传质速率(扩散通量)[mo/m2 k一气膜吸收系数kmo/(m2·skPd k一液膜吸收系数kmm-s0mom) 设y和x分别为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中吸收质的摩尔分率,y和x1分别为界面上气液两相中吸 收质的摩尔分率,则在吸收过程中吸收质穿过气膜和液膜的速率分别为 11/32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11/32 热通量   2 W m S Q q = )。 双膜理论可以用四句话概括:相际两侧有双膜、溶质分子扩散过、界面平衡膜外匀、吸收膜层 阻力多。 实践证明:双膜理论适用于具有固定相界面(如填料塔)和低流速的情况。如果流速大时,双 膜理论则为新的理论(如对流扩散和界面动力状态理论)所取代。但提高流速可以增大吸收速率这 一结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中仍然是正确的,故双膜理论具有实际意义。 4.吸收质在气相与液相中稳定的分子扩散 (1)稳定扩散:体系各部分的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扩散,即扩散速率为定值。 (2)吸收质 A 的主体扩散与分子扩散 吸收质的扩散 NB(主) NB(扩) NA(扩) ZG 气相中心区(气相 主体) NA(主) NH3 空气 PA A B 界面 PBi PAi A 液相中心区(液相 主体) 第三节 气体吸收速率方程式 2.3.1 吸收速率方程 一、以压强差和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分率方程 连续(生产)稳定(扩散),是气体吸收的前提,双膜理论是气体吸收的机理。 实践证明:吸收速率与气液接触面积成正比,与吸收的推动力(吸收质的分压差和浓度差)成 正比。 其通式为: N = KA 由吸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推导出斯蒂芬公式,即: ( ) ( ) G i i G i G Bm A k p p p p k p p RTz p DP N 1 − = − = − = (A) 气膜 ( ) ( ) L i i L i L Sm T A k c c c c k c c z c D C N 1 ' − = − = − = (B) 液膜 式中 NA—对流传质速率(扩散通量) kmol m s 2 G k —气膜吸收系数 kmol (m s kPa) 2 L k —液膜吸收系数  ( ) 2 −3 kmol m s kmolm 或   s m 设 y 和 x 分别为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中吸收质的摩尔分率, i y 和 i x 分别为界面上气液两相中吸 收质的摩尔分率,则在吸收过程中吸收质穿过气膜和液膜的速率分别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