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有表音的优越性。这是它的第一个优点。其次,我们将形声字与假借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形声字的形符所起的指示 该字意义范畴的作用,使得它能够保留汉字表意的特性,形义之间还能联系起来,而完全超越形义关系、只以语音为媒 介来表词的假借字则不能进行形义联系。也就是说,形声字较之假借字,具有表意的明确性。这是它的第二个优点。 三、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八种: 1.左形右声如:江、河、详、诛、物 2.右形左声如:视、锦、胡、期、鸠 3.上形下声如:蔚、箜、笳、落、萎 4.下形上声如:恭、黛、急、忠、堂 5.外形内声如:围、衷、阔、阁、裹 6.内形外声如:问、哀、闻、衔、闷 7.形占一角如:修、疆、腾、颖、栽 8.声占一角如:旖、旌、徙、徒、病 四、形声字形符的表意功能 关于意符和部首的问题(教材168页):形声字的形符也叫做意符,意符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符是对声符 而言的,部首是对所统属的字而言的。由于形声字的意符同时又是形体构造上的偏旁,所以原则上意符都可以作为部首, 但是部首却不一定是意符。因为 1.部首所统属的字不一定都是形声字,如贝部的负(《说文》:“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赘 (《说文》:“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谓贝当复取之也。”(此依段注本)段注:“若今人之抵押也。《汉·严 助传》:‘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敖, 出游也:放,逐也。敖与放,义不同而可通,故曰犹。”质(《说文》:“以物相赘,从贝从所,阙。” 2.有些部首本身就不是形声字的意符,例如部首冓、放等所统属的字里没有一个形声字。 但是,由于形声字所占比例比较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部首大致就等于意符。 在部首的问题里,我们还要知道《说文解字》所创立的540个部首。这540个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 字法的部首。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把部首减为214部,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后代的字典如《康熙字典》《辞海》等, 一般都按照《字汇》部首。检字法的部首是为了检字的方便,有些地方难免丧失指义的作用。如舅字从男臼声,《说文》 归男部,《字汇》归白部:發字从弓婺声,《说文》归弓部,《字汇》归部。《说文》的归部有利于探讨字义。 形声字形符的表意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意,如“趋”的形符“走”直接表示“趋”的意思,“夥”的 形符“多”直接表示“夥”的意思,“躬”的形符“身”直接表示“躬”的意思。这类情况不多。另一类是表示意义范 围,如从“木”的字都与植物有关,从“金”的字都与金属有关,从“邑”的字都与城镇地名有关,等等。这种情况占 绝大多数。 分析形符,我们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涉及多义字,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形符来推求字的本义,进而认识其引申义和假借义,掌握词义系统。 如: 过《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这两例中的“过”是走过、 经过的意思。《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史记·田叔列传》:“会(恰好) 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这两例中的“过”是拜访、探望的意思。《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 之一。”《论语·公治长》:“由也,好勇过我。”这两例中的“过”是超过、胜过的意思。《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两例中的“过”是过错、犯错 误的意思,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论语·季氏》:“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则是责备的意思。在这些意思 中,哪些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我们通过形声字形符的表意作用就可以大致清楚了。“过”字的形符是“是”,凡以“是” 为形符的形声字,其本义都与行走的意思有关。可见“走过”、“经过”是本义,“拜访”、“探望”与行走有关,也是比 较早的意义。由“走过”、“经过”引申为“超过”、“胜过”:超过了规定的地方,就犯错误了:犯了错误,就要批评指 责了。所以,“错误”、“犯错误”、“责备”等等都是更远的引申义了。 防《周礼·地官·稻人》:“以防止水。”《商君书·算地》:“薮泽堤防足以蓄。”(湖泊池泽的堤坝可以蓄水。) 这两个例子中的“防”是堤坝的意思。《国语·邵公谏弥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 犹防川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两个例子中的“防”是堵水、防 1111 有表音的优越性。这是它的第一个优点。其次,我们将形声字与假借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形声字的形符所起的指示 该字意义范畴的作用,使得它能够保留汉字表意的特性,形义之间还能联系起来,而完全超越形义关系、只以语音为媒 介来表词的假借字则不能进行形义联系。也就是说,形声字较之假借字,具有表意的明确性。这是它的第二个优点。 三、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 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位置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八种: 1.左形右声 如:江、河、详、诛、物 2.右形左声 如:视、锦、胡、期、鸠 3.上形下声 如:蔚、箜、笳、落、萎 4.下形上声 如:恭、黛、急、忠、堂 5.外形内声 如:围、衷、阔、阁、裹 6.内形外声 如:问、哀、闻、衔、闷 7.形占一角 如:修、疆、腾、颖、栽 8.声占一角 如:旖、旌、徙、徒、病 四、形声字形符的表意功能 关于意符和部首的问题(教材 168 页):形声字的形符也叫做意符,意符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符是对声符 而言的,部首是对所统属的字而言的。由于形声字的意符同时又是形体构造上的偏旁,所以原则上意符都可以作为部首, 但是部首却不一定是意符。因为 1.部首所统属的字不一定都是形声字,如贝部的负(《说文》:“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赘 (《说文》:“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谓贝当复取之也。”(此依段注本)段注:“若今人之抵押也。《汉·严 助传》:‘卖爵赘子,以接衣食。’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敖, 出游也;放,逐也。敖与放,义不同而可通,故曰犹。”质(《说文》:“以物相赘,从贝从斦,阙。” 2.有些部首本身就不是形声字的意符,例如部首冓、放等所统属的字里没有一个形声字。 但是,由于形声字所占比例比较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部首大致就等于意符。 在部首的问题里,我们还要知道《说文解字》所创立的 540 个部首。这 540 个部首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 字法的部首。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把部首减为 214 部,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后代的字典如《康熙字典》《辞海》等, 一般都按照《字汇》部首。检字法的部首是为了检字的方便,有些地方难免丧失指义的作用。如舅字从男臼声,《说文》 归男部,《字汇》归臼部;發字从弓 声,《说文》归弓部,《字汇》归部。《说文》的归部有利于探讨字义。 形声字形符的表意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意,如“趋”的形符“走”直接表示“趋”的意思,“夥”的 形符“多”直接表示“夥”的意思,“躬”的形符“身”直接表示“躬”的意思。这类情况不多。另一类是表示意义范 围,如从“木”的字都与植物有关,从“金”的字都与金属有关,从“邑”的字都与城镇地名有关,等等。这种情况占 绝大多数。 分析形符,我们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如果涉及多义字,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形符来推求字的本义,进而认识其引申义和假借义,掌握词义系统。 如: 过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这两例中的“过”是走过、 经过的意思。《战国策·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史记·田叔列传》:“会(恰好) 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这两例中的“过”是拜访、探望的意思。《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 之一。”《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过我。”这两例中的“过”是超过、胜过的意思。《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两例中的“过”是过错、犯错 误的意思,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论语·季氏》:“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过”则是责备的意思。在这些意思 中,哪些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我们通过形声字形符的表意作用就可以大致清楚了。“过”字的形符是“辵”,凡以“辵” 为形符的形声字,其本义都与行走的意思有关。可见“走过”、“经过”是本义,“拜访”、“探望”与行走有关,也是比 较早的意义。由“走过”、“经过”引申为“超过”、“胜过”;超过了规定的地方,就犯错误了;犯了错误,就要批评指 责了。所以,“错误”、“犯错误”、“责备”等等都是更远的引申义了。 防 《周礼·地官·稻人》:“以防止水。”《商君书·算地》:“薮泽堤防足以蓄。”(湖泊池泽的堤坝可以蓄水。) 这两个例子中的“防”是堤坝的意思。《国语·邵公谏弥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 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两个例子中的“防”是堵水、防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