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 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 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 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 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 闻风相悦,那未,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 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 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 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 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 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 栖者,闻风尘相悦”,又与“夫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 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 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 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 词意和平温雅,不微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髙雅的生活哲理,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 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 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 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 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 闻风相悦,那未,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 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 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 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 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 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 栖者,闻风尘相悦”,又与“夫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 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 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 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 词意和平温雅,不微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