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燕荣性情严厉残暴,容貌威严,官员们去进见的,无不惶恐害怕举止失措。 范阳卢氏,世世代代都是大族,燕荣让卢姓族人充当小吏士卒以压抑侮辱他们。 鞭打左右随从,动不动就是上千下,被鞭打的人血流满地,燕荣喝酒吃东西像平 时一样。有一次出去巡视,在路上见到荆棘一丛,可以用做鞭打的工具,就用来 试着鞭打人。有人自己陈述辩解说没有犯罪,燕荣说:“今后如果有罪,可以饶 恕你。”等以后这个人犯了小过失,又要打他,这个人说:“前些天被打,使君 您曾经答应有罪可以饶恕我。”葛荣说:“没有罪过还那么责打,何况有罪过!” 又像从前那样打了一顿。燕荣每次巡视幽州境内,听说官吏百姓的妻子女儿有长 得美丽的,就住在那家把这些女子奸污,贪酷暴虐放纵任意,一天比一天厉害 当时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害怕被燕荣所侮辱,坚决推辞。隋文帝了解这 情况,下敕书给燕荣说:“元弘嗣如果犯下鞭打十下以上的罪过,都需要上奏让 我知道。”燕荣愤怒的说:“元弘嗣这小子怎么敢戏弄我!”于是就派元弘嗣监 管百姓缴纳粮食,如果在粮食里发现一点米糠一颗秕子,就加以处罚。每次鞭打 虽然不到十下,但一天里边有时要打好几次。像这样过了一年,怨恨一天天积累, 燕荣就把元弘嗣逮捕下狱,禁止给他食物。元弘嗣饿得受不了,抽出衣服里的绵 絮,和着水吞咽下去。他的妻子进京控告。隋文帝派遣考功郎刘士龙乘坐驿马赶 去审问,审问后上奏燕荣确实暴虐又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于是召回京城赐死。在 这之前,燕荣的寝室有几斛蛆无故从地中突起而出,没多久,燕荣死在蛆出来的 地方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 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一一春兰与秋桂。屈原《九 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 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 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 ,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 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 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 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 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 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 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 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 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二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 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上。“谁知’两字对兰桂 来说,大有出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 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燕荣性情严厉残暴,容貌威严,官员们去进见的,无不惶恐害怕举止失措。 范阳卢氏,世世代代都是大族,燕荣让卢姓族人充当小吏士卒以压抑侮辱他们。 鞭打左右随从,动不动就是上千下,被鞭打的人血流满地,燕荣喝酒吃东西像平 时一样。有一次出去巡视,在路上见到荆棘一丛,可以用做鞭打的工具,就用来 试着鞭打人。有人自己陈述辩解说没有犯罪,燕荣说:“今后如果有罪,可以饶 恕你。”等以后这个人犯了小过失,又要打他,这个人说:“前些天被打,使君 您曾经答应有罪可以饶恕我。”葛荣说:“没有罪过还那么责打,何况有罪过!” 又像从前那样打了一顿。燕荣每次巡视幽州境内,听说官吏百姓的妻子女儿有长 得美丽的,就住在那家把这些女子奸污,贪酷暴虐放纵任意,一天比一天厉害。 当时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害怕被燕荣所侮辱,坚决推辞。隋文帝了解这一 情况,下敕书给燕荣说:“元弘嗣如果犯下鞭打十下以上的罪过,都需要上奏让 我知道。”燕荣愤怒的说:“元弘嗣这小子怎么敢戏弄我!”于是就派元弘嗣监 管百姓缴纳粮食,如果在粮食里发现一点米糠一颗秕子,就加以处罚。每次鞭打 虽然不到十下,但一天里边有时要打好几次。像这样过了一年,怨恨一天天积累, 燕荣就把元弘嗣逮捕下狱,禁止给他食物。元弘嗣饿得受不了,抽出衣服里的绵 絮,和着水吞咽下去。他的妻子进京控告。隋文帝派遣考功郎刘士龙乘坐驿马赶 去审问,审问后上奏燕荣确实暴虐又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于是召回京城赐死。在 这之前,燕荣的寝室有几斛蛆无故从地中突起而出,没多久,燕荣死在蛆出来的 地方。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 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 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 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 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 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 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 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 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 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 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 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 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 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 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二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 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上。“谁知’两字对兰桂 来说,大有出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 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