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章弯曲 发生的转角。也就是弯曲变形区中心角。 ②制件角a一—制件产生弯曲变形后,坯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夹角。也往往 是制件图上标注的角度。显然,a与∫互补 ③弯曲线一制件角a的平分面与坯料表面相交得到的线。 ④弯曲半径p弯曲变形后坯料内侧圆角半径 ⑤相对弯曲半径m弯曲半径与坯料厚度的比值。 「「 图3.2弯曲变形前后坐标网格的变化 f一弯曲角:∝-制件角:弯曲线:弯曲半径 在坯料侧壁画上坐标网格后进行弯曲,观察变形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到图3.2): (1)圆角部分的正方形网格变成了扇形,而远离圆角的两直边处的网格没有变化,紧 邻区域略受影响,说明弯曲变形主要发生在弯曲角中心厂范围内。 (2)变形区内,外侧(靠凹模一面)纵向金属纤维受拉而伸长,内侧(靠凸模一面)纵向金 属纤维受压而缩短。其间必有一金属纤维层变形前后长度不变,这一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坯料内区材料受压缩,因此厚度应增加,但由于凸模紧压坯料,抑制了厚度方向 的增加;而外区材料受拉,厚度要变薄。因此整个坯料厚度方向,增加量少于变薄量,厚 度在弯曲变形区内有变薄现象,使在弹性变形时位于坯料厚度中间的中性层发生内移 (4)板料弯曲时,分宽板和窄板两种情况,宽板(相对宽度b>3)的横截面几乎不变, 仍保持矩形;而窄板(相对宽度b≤3)的横截面则变成扇形。如图3.3所示。 (a)宽板(>3) (b)窄板(t≤3) 图3.3板料弯曲后的横截面变化 (5)坯料弯曲变形程度可用相对弯曲半径m来表示。m愈小,表明弯曲变形程度愈大, 如图34所示。显然,图34(b)的弯曲变形程度大于图34(a)的弯曲变形程度第 3 章 弯曲 91 发生的转角。也就是弯曲变形区中心角。 ② 制件角  ——制件产生弯曲变形后,坯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夹角。也往往 是制件图上标注的角度。显然,  与 f 互补。 ③ 弯曲线 l——制件角  的平分面与坯料表面相交得到的线。 ④ 弯曲半径 r——弯曲变形后坯料内侧圆角半径。 ⑤ 相对弯曲半径 r/t——弯曲半径与坯料厚度的比值。 图 3.2 弯曲变形前后坐标网格的变化 f —弯曲角;α—制件角;l—弯曲线;r—弯曲半径 在坯料侧壁画上坐标网格后进行弯曲,观察变形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到(图 3.2): (1) 圆角部分的正方形网格变成了扇形,而远离圆角的两直边处的网格没有变化,紧 邻区域略受影响,说明弯曲变形主要发生在弯曲角中心 f 范围内。 (2) 变形区内,外侧(靠凹模一面)纵向金属纤维受拉而伸长,内侧(靠凸模一面)纵向金 属纤维受压而缩短。其间必有一金属纤维层变形前后长度不变,这一金属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3) 坯料内区材料受压缩,因此厚度应增加,但由于凸模紧压坯料,抑制了厚度方向 的增加;而外区材料受拉,厚度要变薄。因此整个坯料厚度方向,增加量少于变薄量,厚 度在弯曲变形区内有变薄现象,使在弹性变形时位于坯料厚度中间的中性层发生内移。 (4) 板料弯曲时,分宽板和窄板两种情况,宽板(相对宽度 b/t>3)的横截面几乎不变, 仍保持矩形;而窄板(相对宽度 b/t≤3)的横截面则变成扇形。如图 3.3 所示。 图 3.3 板料弯曲后的横截面变化 (5) 坯料弯曲变形程度可用相对弯曲半径 r/t 来表示。r/t 愈小,表明弯曲变形程度愈大, 如图 3.4 所示。显然,图 3.4(b)的弯曲变形程度大于图 3.4(a)的弯曲变形程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