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历史 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 学生发奋学习,积极思考,想搞明白而还没有搞通的心 理状态。“启”:这是正要教师去引导他们把问题搞通。 “悱”:经过思考,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境 地。“发”:这时正需要教师去指导把事情表达出来。 “启发”由此而来。孔子认为不造成一种“愤”和“悱 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进行启发教学。 继孔子之后,孟子也主张启发式教学,后发展成为我国 传统的教育思想。《学记》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 并提出了“喻”的三条细则,即:“导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不要拖着他 走,要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开导 他们,而不要代替他们作结论。 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历史 • 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 学生发奋学习,积极思考,想搞明白而还没有搞通的心 理状态。“启”:这是正要教师去引导他们把问题搞通。 “悱”:经过思考,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境 地。“发”:这时正需要教师去指导把事情表达出来。 “启发”由此而来。孔子认为不造成一种“愤”和“悱” 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进行启发教学。 • 继孔子之后,孟子也主张启发式教学,后发展成为我国 传统的教育思想。《学记》中指出“君子之教,喻也。” 并提出了“喻”的三条细则,即:"导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不要拖着他 走,要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不要压抑他们,要启发开导 他们,而不要代替他们作结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