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接受了李先生的观点。科学和艺术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后来社会分工把它们 分开了。现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已经架起了桥梁,我们就可以同科学家合作,携 手开辟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新天地。所以,今天,我们应该感谢李政道先生,是他 充当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红娘夕,是他鼓励我们画界的同仁致力于‘科学画 的创作。 吴冠中先生的话引来了一片掌声。在会上,科学家朱光亚、甘子钊,画家 华君武、袁运甫、刘巨德也作了精彩的发言。 吴冠中先生将李政道教授喻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红娘”,非常贴切,它 生动地反映了李政道教授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为促进科学与艺术的沟通所作的贡 献 李政道教授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物理学家,在科学疆场上驰骋了半个世 纪,成就显赫,饮誉世界。他虽久居海外,但却有着殷殷炎黄情,对中国的历史 和传统文化十分钟爱,且常以学者的目光去探询历史文化的底蕴,每每提出独特 见解。他硏读屈原的《天问》发现,这位写下了不朽诗篇的大诗人对自然界有惊 人的洞察力和卓越见地。他认为《天问》是这位大诗人运用几何学原理,通过精 确的推理,以气势磅礴的诗句写就的我国最早的宇宙学论文。李政道列举诗中的 内容来证明他的这个独特见解。屈原《天问》中有这样两段:“九天之际,安放 安属?隅限多有,谁知其数?……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李政道解释说,诗中的“九天”是指天球的九个方向:东方为苍天(啤天),东 南方为阳天,南方为炎天(赤天),西南方为朱天,西方为颖天(吴天、成天), 西北方为幽天,北方为玄天,东北方为变天,中央为钧天。 李政道说,在上面所引的第一段诗中,屈原进行了以下推理:假定天空的 形状是半球,若地是平的,天地交接处必定会充满奇怪的边边角角。到底是什么 东西放在那里呢?它又属于什么呢?宇宙的这种非解析几何形状不太合理,因 此,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存在的。屈原就此推论说:地和天是不可能互相交接的, 地和天可能都是圆球形,天像蛋壳,地像蛋黄,各自都能独立转动。 李政道接着说,上面所引的第二段诗,说明屈原又进一步推论:地球的形 状也许不是纯圆球形,它的东西直径与南北直径之间哪个更长一些呢?这就是 说,赤道圆周与极径圆周哪个更长呢? 李政道从物理学家的角度分析说,屈原是准确地运用了几何学和物理学的 对称性原理。这位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大诗人不仅爱国忧民,还对自然界进行 极富想象力的探寻和思考。他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曾提出这样的科学设想:地球 是圆的,而且可能是个东西、南北不一样长的扁椭圆球体。这真是个令人惊奇的 科学推断!15世纪哥伦布作环球探险证实了地圆说。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 说。直到近代,科学家们才测量出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极半径为6357公里 地球确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扁椭圆球体 李政道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讲学时,看到了一片甲骨。这片甲骨上的刻 文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次新星爆发的情况。文中有“新大星并火”的字眼,所谓 “新星”就是爆发的一种变星体,它会使星的亮度在几天至一个月内增强一万至 十万倍,如“火”一样。李政道特别指出,甲骨文“新大星”中的新字右边一撇 被刻成了一个箭头,且指向一个奇特的方向。这种具有极高艺术性的象形文字表 达出了极为珍贵的科学发现。李政道说,在这片甲骨之后契刻的另一片甲骨上则 记录着,这颗“新星”的亮度已明显下降了。两片甲骨记录了这一“新星”的爆渐接受了李先生的观点。科学和艺术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后来社会分工把它们 分开了。现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已经架起了桥梁,我们就可以同科学家合作,携 手开辟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新天地。所以,今天,我们应该感谢李政道先生,是他 充当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红娘夕,是他鼓励我们画界的同仁致力于‘科学画’ 的创作。……” 吴冠中先生的话引来了一片掌声。在会上,科学家朱光亚、甘子钊,画家 华君武、袁运甫、刘巨德也作了精彩的发言。 吴冠中先生将李政道教授喻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红娘”,非常贴切,它 生动地反映了李政道教授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为促进科学与艺术的沟通所作的贡 献。 李政道教授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物理学家,在科学疆场上驰骋了半个世 纪,成就显赫,饮誉世界。他虽久居海外,但却有着殷殷炎黄情,对中国的历史 和传统文化十分钟爱,且常以学者的目光去探询历史文化的底蕴,每每提出独特 见解。他研读屈原的《天问》发现,这位写下了不朽诗篇的大诗人对自然界有惊 人的洞察力和卓越见地。他认为《天问》是这位大诗人运用几何学原理,通过精 确的推理,以气势磅礴的诗句写就的我国最早的宇宙学论文。李政道列举诗中的 内容来证明他的这个独特见解。屈原《天问》中有这样两段:“九天之际,安放 安属?隅限多有,谁知其数?……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李政道解释说,诗中的“九天”是指天球的九个方向:东方为苍天(啤天),东 南方为阳天,南方为炎天(赤天),西南方为朱天,西方为颖天(昊天、成天), 西北方为幽天,北方为玄天,东北方为变天,中央为钧天。 李政道说,在上面所引的第一段诗中,屈原进行了以下推理:假定天空的 形状是半球,若地是平的,天地交接处必定会充满奇怪的边边角角。到底是什么 东西放在那里呢?它又属于什么呢?宇宙的这种非解析几何形状不太合理,因 此,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存在的。屈原就此推论说:地和天是不可能互相交接的, 地和天可能都是圆球形,天像蛋壳,地像蛋黄,各自都能独立转动。 李政道接着说,上面所引的第二段诗,说明屈原又进一步推论:地球的形 状也许不是纯圆球形,它的东西直径与南北直径之间哪个更长一些呢?这就是 说,赤道圆周与极径圆周哪个更长呢? 李政道从物理学家的角度分析说,屈原是准确地运用了几何学和物理学的 对称性原理。这位生活在公元前 4 世纪的大诗人不仅爱国忧民,还对自然界进行 极富想象力的探寻和思考。他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曾提出这样的科学设想:地球 是圆的,而且可能是个东西、南北不一样长的扁椭圆球体。这真是个令人惊奇的 科学推断!15 世纪哥伦布作环球探险证实了地圆说。16 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 说。直到近代,科学家们才测量出赤道半径为 6 378 公里,极半径为 6 357 公里 —地球确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扁椭圆球体。 李政道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讲学时,看到了一片甲骨。这片甲骨上的刻 文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次新星爆发的情况。文中有“新大星并火”的字眼,所谓 “新星”就是爆发的一种变星体,它会使星的亮度在几天至一个月内增强一万至 十万倍,如“火”一样。李政道特别指出,甲骨文“新大星”中的新字右边一撇 被刻成了一个箭头,且指向一个奇特的方向。这种具有极高艺术性的象形文字表 达出了极为珍贵的科学发现。李政道说,在这片甲骨之后契刻的另一片甲骨上则 记录着,这颗“新星”的亮度已明显下降了。两片甲骨记录了这一“新星”的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