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5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6卷 性造成的.一方面,目前的宽厚板大多覆盖中碳钢、 2.1铸坯尺寸 包晶钢、合金钢等钢种,浇铸难度大,裂纹敏感性强; 根据调查,24例黏结全部发生在现场浇铸220 同时因断面和尺寸较大,特别是过大的宽度,保护渣 mm厚的铸坯.图1给出了220mm厚不同宽度的铸 流入均匀性恶化,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收缩不均 坯浇铸炉数比率与黏结比率。其中,炉数比率为该 易诱发黏结、纵裂等表面缺陷-山,另一方面,与常 断面浇铸炉数与总浇铸炉数(2216炉)的比率,黏结 规板坯相比,宽厚板连铸拉速低,结晶器下口铸坯表 比率为该断面黏结次数与总黏结次数(24次)的比 面温度明显下降,保护渣沿浇铸方向的服役温度区 率.图1中可以看出,黏结主要发生在2090、2290 间显著拉长,对保护渣的均匀熔化、流入、铺附、相变 和2690mm宽度的铸坯,分别为7次、3次、14次,三 以及稳定的渣耗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引发结晶器与 种尺寸铸坯的浇铸炉数占总浇铸炉数的60.8% 铸坯黏结的重要因素2-1),也是宽厚板有别于常规 2090和2290mm宽度相近,合计发生黏结10次.尽 板坯的特殊性.此外,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漏钢预报 管2690mm浇铸的炉数比率仅为13.1%,但发生14 模型往往直接沿用常规板坯的温度阈值、报警门槛 次黏结,占黏结总次数58.3%.在铸坯厚度相同的 或触发条件:然而,因拉速、断面及保护渣服役条件 前提下,结晶器与铸坯的黏结几率随铸坯宽度的增 等因素差异明显,结晶器黏结的温度行为及预报算 大显著上升.分析其中的原因,根据以往的渣耗统 法很难被直接复制,导致宽厚板漏钢报警准确率低, 计,单位面积渣耗随铸坯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随铸坯 误报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宽度增加,保护渣熔化与流入的均匀性显著降低,黏 本文结合国内某宽厚板连铸生产现场,跟踪浇 结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在窄面热流与坯壳厚度变 铸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对经排查和确认后的24例黏 化不大的情况下,浇铸更宽的铸坯时,因窄面收缩、 结漏钢样本进行分析统计,通过探讨铸坯尺寸、拉 摩擦等作用而传向铸坯宽面中心的力矩不断增加, 速、液位波动等主要工艺因素对黏结漏钢的影响,考 宽面的鼓胀、收缩及应力应变增大,由此导致局部区 察黏结时结晶器宽面热流、窄面热流以及窄面与宽 域结晶器与铸坯直接接触而黏结的可能性增加.因 面热流比值的变化,分析工艺因素、热流对宽厚板黏 此,从降低黏结的角度出发,在浇铸更宽断面的铸坯 结漏钢的影响,为宽厚板黏结漏钢的预防提供参考· 时,保护渣工况均匀性,以及窄面热流与锥度的控制 是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 实验条件 2.2拉速 宽厚板铸机为弧型板坯连铸机,铸机半径 与常规板坯一致,更高的拉速将导致宽厚板黏 10.75m,冶金长度28.8m.结晶器铜板长900mm, 结漏钢几率上升.图2是220mm厚不同宽度铸坯 铸坯宽度为1800~2700mm,主要生产断面为220 浇铸炉数比率和黏结次数随拉速的变化.出于顺行 mm和320mm的厚板坯,两种规格铸坯最高工作拉 和稳妥考虑,现场在浇铸宽厚板时多以较低的拉速 速分别为1.2和0.7mmin-1.为了细致考察铸坯 生产,如图2(a)所示.然而,三种断面随着拉速的 黏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晶器铜板采用大密度的 增加,黏结次数均明显增加,尽管拉速仅小幅提高 热电偶布置方式:在宽面密集埋设19列热电偶,间 0.05~0.1mmin-1,而黏结次数则迅速增加1倍或 距150mm,窄面1列:沿浇铸方向,着重关注弯月面 以上.以2090mm宽度铸坯为例,在1.1和1.2m· 及其之下附近区域的黏结和剧烈热交换,电偶分三 min-拉速下浇铸的炉数比分别为7.0%和6.1%, 排设置,分别距结晶器上口210、325和445mm,共 大体相同,其黏结次数由2次增至5次:对于断面更 布置120支热电偶,液位控制在100mm. 加宽大的2690mm铸坯,以1.0mmin1生产的炉数 比为6.6%,漏钢次数为4次,而以1.05mmin-1浇 2 浇铸工艺对黏结漏钢的影响 铸的炉数比仅约1.7%,却发生10次黏结.一方面, 通过对该铸机五个月的2216炉浇铸数据调查 拉速提高使结晶器内坯壳厚度减薄,造成铸坯单位 分析,同时对照现场黏结报警历史记录及对应的铜 面积渣耗下降,铸坯与结品器黏结的几率显著上升 板温度和浇铸工艺,以典型的黏结温度模式和黏结 尤其对于大断面铸坯、较高拉速下液渣流入与结晶 痕迹为判别依据,剔除误报后,确认有效黏结报警 器传热的均匀性控制更加值得注意.与常规板坯连 24例,作为本文后续统计分析的数据样本.下面分 铸相比,拉速对宽厚板黏结的影响更加显著.如何 别从铸坯尺寸、拉速、液位波动、黏结位置等方面,分 优化浇铸工艺,有效预防黏结,是进一步提高宽厚板 析宽厚板黏结漏钢工艺因素影响. 拉速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6 卷 性造成的. 一方面,目前的宽厚板大多覆盖中碳钢、 包晶钢、合金钢等钢种,浇铸难度大,裂纹敏感性强; 同时因断面和尺寸较大,特别是过大的宽度,保护渣 流入均匀性恶化,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收缩不均 易诱发黏结、纵裂等表面缺陷[8 - 11]. 另一方面,与常 规板坯相比,宽厚板连铸拉速低,结晶器下口铸坯表 面温度明显下降,保护渣沿浇铸方向的服役温度区 间显著拉长,对保护渣的均匀熔化、流入、铺附、相变 以及稳定的渣耗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引发结晶器与 铸坯黏结的重要因素[12 - 13],也是宽厚板有别于常规 板坯的特殊性. 此外,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漏钢预报 模型往往直接沿用常规板坯的温度阈值、报警门槛 或触发条件; 然而,因拉速、断面及保护渣服役条件 等因素差异明显,结晶器黏结的温度行为及预报算 法很难被直接复制,导致宽厚板漏钢报警准确率低, 误报率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本文结合国内某宽厚板连铸生产现场,跟踪浇 铸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对经排查和确认后的 24 例黏 结漏钢样本进行分析统计,通过探讨铸坯尺寸、拉 速、液位波动等主要工艺因素对黏结漏钢的影响,考 察黏结时结晶器宽面热流、窄面热流以及窄面与宽 面热流比值的变化,分析工艺因素、热流对宽厚板黏 结漏钢的影响,为宽厚板黏结漏钢的预防提供参考. 1 实验条件 宽厚板 铸 机 为 弧 型 板 坯 连 铸 机,铸 机 半 径 10. 75 m,冶金长度 28. 8 m. 结晶器铜板长 900 mm, 铸坯宽度为 1800 ~ 2700 mm,主要生产断面为 220 mm 和 320 mm 的厚板坯,两种规格铸坯最高工作拉 速分别为 1. 2 和 0. 7 m·min - 1 . 为了细致考察铸坯 黏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晶器铜板采用大密度的 热电偶布置方式: 在宽面密集埋设 19 列热电偶,间 距 150 mm,窄面 1 列; 沿浇铸方向,着重关注弯月面 及其之下附近区域的黏结和剧烈热交换,电偶分三 排设置,分别距结晶器上口 210、325 和 445 mm,共 布置 120 支热电偶,液位控制在 100 mm. 2 浇铸工艺对黏结漏钢的影响 通过对该铸机五个月的 2216 炉浇铸数据调查 分析,同时对照现场黏结报警历史记录及对应的铜 板温度和浇铸工艺,以典型的黏结温度模式和黏结 痕迹为判别依据,剔除误报后,确认有效黏结报警 24 例,作为本文后续统计分析的数据样本. 下面分 别从铸坯尺寸、拉速、液位波动、黏结位置等方面,分 析宽厚板黏结漏钢工艺因素影响. 2. 1 铸坯尺寸 根据调查,24 例黏结全部发生在现场浇铸 220 mm 厚的铸坯. 图 1 给出了 220 mm 厚不同宽度的铸 坯浇铸炉数比率与黏结比率. 其中,炉数比率为该 断面浇铸炉数与总浇铸炉数( 2216 炉) 的比率,黏结 比率为该断面黏结次数与总黏结次数( 24 次) 的比 率. 图 1 中可以看出,黏结主要发生在 2090、2290 和 2690 mm 宽度的铸坯,分别为 7 次、3 次、14 次,三 种尺寸铸坯的浇铸炉数占总浇铸炉数的 60. 8% . 2090 和 2290 mm 宽度相近,合计发生黏结 10 次. 尽 管 2690 mm 浇铸的炉数比率仅为 13. 1% ,但发生 14 次黏结,占黏结总次数 58. 3% . 在铸坯厚度相同的 前提下,结晶器与铸坯的黏结几率随铸坯宽度的增 大显著上升. 分析其中的原因,根据以往的渣耗统 计,单位面积渣耗随铸坯尺寸的增大而减小; 随铸坯 宽度增加,保护渣熔化与流入的均匀性显著降低,黏 结风险增大. 另一方面,在窄面热流与坯壳厚度变 化不大的情况下,浇铸更宽的铸坯时,因窄面收缩、 摩擦等作用而传向铸坯宽面中心的力矩不断增加, 宽面的鼓胀、收缩及应力应变增大,由此导致局部区 域结晶器与铸坯直接接触而黏结的可能性增加. 因 此,从降低黏结的角度出发,在浇铸更宽断面的铸坯 时,保护渣工况均匀性,以及窄面热流与锥度的控制 是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 2. 2 拉速 与常规板坯一致,更高的拉速将导致宽厚板黏 结漏钢几率上升. 图 2 是 220 mm 厚不同宽度铸坯 浇铸炉数比率和黏结次数随拉速的变化. 出于顺行 和稳妥考虑,现场在浇铸宽厚板时多以较低的拉速 生产,如图 2( a) 所示. 然而,三种断面随着拉速的 增加,黏结次数均明显增加,尽管拉速仅小幅提高 0. 05 ~ 0. 1 m·min - 1 ,而黏结次数则迅速增加 1 倍或 以上. 以 2090 mm 宽度铸坯为例,在 1. 1 和 1. 2 m· min - 1 拉速下浇铸的炉数比分别为 7. 0% 和 6. 1% , 大体相同,其黏结次数由 2 次增至 5 次; 对于断面更 加宽大的 2690 mm 铸坯,以 1. 0 m·min - 1 生产的炉数 比为 6. 6% ,漏钢次数为 4 次,而以 1. 05 m·min - 1 浇 铸的炉数比仅约 1. 7% ,却发生 10 次黏结. 一方面, 拉速提高使结晶器内坯壳厚度减薄,造成铸坯单位 面积渣耗下降,铸坯与结晶器黏结的几率显著上升. 尤其对于大断面铸坯、较高拉速下液渣流入与结晶 器传热的均匀性控制更加值得注意. 与常规板坯连 铸相比,拉速对宽厚板黏结的影响更加显著. 如何 优化浇铸工艺,有效预防黏结,是进一步提高宽厚板 拉速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75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