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7年第4期 黑龙江社会科学 (总第163期)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General. No 163 ·语言与文化 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再谈汉语形容词分类 王寒松 (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作为汉语中一个确定的词美,汉语形容词在汉语语法解释上存在许多矛盾之处,汉语形容词的类 别划分之论也从未停止过,而矛盾的根源归根结底在于词汇类别的划分原则问题。这些问题和分歧的存在, 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无法避免的困扰。从作为汉语词汇类别的形容词与语言事实的矛盾出发,可以从对 外汉语教学语法现实问题中对汉语形容词的分类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形容词;词类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17)04-0133-04 说到词类,首先要理清的问题就是给词汇分象,汉语词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被学界所忽视 类的必要性。沈家煊曾指出:“词类是语句结构当我们引进语言学及其相关的理论框架后,汉语 必不可少的“道具’(或‘理论构件’),有了这个理论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到它。 道具才方便我们讲语法。”1事实上,也正是因为 作为汉语中一个确定的词类,汉语形容词在 讲授语法的需要特别是汉语形容词的教学中遇汉语语法解释上存在许多矛盾之处,汉语形容词 到的相关问题十分复杂,才更有必要重谈这一旧的类别划分之论也从未停止过,而矛盾的根源归 话题。 根结底在于词汇类别的划分原则问题。这些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区分词类是因为词本身的特和分歧的存在,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无法避 点值得分类并需要分类。例如,吕叔湘就曾说:免的困扰。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讲授相关问题 “这个话,对于有发达的形态的语言也许适用对时,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 于汉语不适用因为词本身的特点实际上就指学生来说想查找此类语法现象的解释时,更是无 的是形态变化”2“即便拿形态发达的语言来从下手。基于这样一种困顿笔者萌生了重新梳 说,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法结构这句话仍然是对理这一存在争议的语法现象的构思,希望在一种 的因为词只有在语句里边才有各种变化形清晰的历时和共时的空间里,重新思考对此类语 式。”3还有的学者指出词语有“固有的词性”,词法现象的合理描述即使无法得出一种最合理的 语“在词汇层面的词性,需在词典中标明4。在解释我们相信这种梳理也会给教学和学习带来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给词标注词类的原可资借鉴的思考方式。 则是:“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能够概括地说 明词的功能与用法。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词典 、词汇分类意义的再思考 过去是不标注词类的,词性是通过词所在的例句 自从有了系统的汉语语法学,人们关于汉语 体现出来的。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词汇分类意义 到底有没有词性(词类),以及如何判断汉语词性 的争论角度,还是从词典开始标注词类的时间现的问题就出现了很多争论。经过百余年的讨论, 收稿日期:2017-03-12 至今为止,词类及其划分标准也仍然没有形成共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汉 识。笔者曾与一位非语言专业的博士(本科为外 英熟语的文化差异研究”(l5YYDo 语专业),聊起汉语词类划分的话题,仍然能听到 作者简介:王寒松(1969—),男,黑龙江密山人,讲他对汉语现有词类划分存在的必要性的否定。当 师,从事词汇学研究。 然,他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待此类问题的,而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 sciences anabas2017年第 4期 (总第 163期 ) 黑 龙 江 社 会 科 学 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 No.4.2017 Genera1.No.163 · 语言与文化 · 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再谈汉语形容词分类 王 寒 松 ’ (黑龙江大学 国际文化 教育学院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作 为汉语 中一个确定 的词 类 ,汉语形容词在 汉语语法解释上存在许 多矛盾之 处 ,汉语形容词 的类 别 划分之 论也从 未停止过 ,而矛盾 的根 源归根结底在 于词汇 类别的划 分原则 问题 。这些 问题和 分歧 的存在 , 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无法避免的困扰。从作为汉语词;12类另q的形容词与语言事实的矛盾出发。可以从对 外汉语教 学语 法现 实问题 中对汉语形容词的分 类进行 思考和探 索。 关键 词 :对 外汉语 ;教 学语 法 ;形容词 ;词类 、 中图分 类号 :H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4937(2017)04-0133-04 说到词类 ,首先要 理清的问题 就是 给词汇分 类 的必要性。沈家煊 曾指 出:“词类是语 句结构 必不可少 的 ‘道具 ’(或 ‘理 论构件 ’),有 了这个 道具才方便我们讲语法。”… 事实上 ,也正是 因为 讲授语法的需要 ,特别是 汉语形容词 的教学 中遇 到 的相关问题十分复杂 ,才更有必要重谈这一 旧 话 题 。 有 的学者认为 ,区分词类是 因为词本身的特 点值得分 类并需 要分类 。例如 ,吕叔 湘就 曾说 : “这个话 ,对于有发达 的形态 的语 言也 许适用 ,对 于汉语不适用 ,因为 ‘词本身 的特点 ’实 际上就指 的是形态 变化。” J‘‘即便 拿形 态发达 的语言来 说 ,划分词类是为 了讲语法结构这句话仍然是对 的 ,因为 词 只 有 在 语 句 里 边 才 有 各 种 变 化 形 式。”_3j还有的学者指出词语有“固有的词性”,词 语“在词汇层 面的词性 ,需在词典 中标明 ” j。在 《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中,给词标注词类的原 则是 :“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能 够概括地说 明词的功能与用法。”l5J值得注意的是 ,这部词典 过去是不标注词类 的,词性是通过词所在 的例句 体现出来的。由此可见 ,无论是从词汇分类意义 的争论角度 ,还是从词 典开始标注词类 的时 间现 收稿 日期 :2017—03,12 基金项 目:黑龙 江省哲学社 会科 学研究 规划项 目“汉 英熟语的文化差异研究”(15~YD02) 作者 简 介 :王 寒 松 (1969一 ),男 ,黑 龙 江 密 山人 ,讲 师,从事词汇学研 究。 象 ,汉语词类在相 当长的时间里都被学界所忽视。 当我们引进语言学及其相关的理论框架后 ,汉语 理论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到它。 作为汉语 中一个确定 的词类 ,汉语形容词在 汉语语法解释上存在许多矛盾之处 ,汉语形容词 的类别划分之论也从未停止过 ,而矛盾 的根源归 根结底在于词汇类别的划分原则问题 。这些问题 和分歧 的存在 ,已经成为对外 汉语教学 中无法避 免的困扰 。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在讲授相关问题 时,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 ;对于学习汉语 的外 国留 学生来说 ,想查找此类语法现象的解释时 ,更是无 从下手 。基于这样一种 困顿 ,笔者萌生了重新梳 理这一存在争议 的语法现象的构思 ,希望在一种 清晰的历时和共 时的空间里 ,重新思考对此类语 法现象的合理描述 ,即使无法得 出一种最合理 的 解释 ,我们相信这种梳理也会给教学和学 习带来 可资借鉴 的思考方式。 一 、 词汇分类意义的再思考 自从有 了系统 的汉语语法学 ,人们关于汉语 到底有没有词性(词类 ),以及如何判断汉语词性 的问题 ,就出现 了很多争论。经过百余年的讨论 , 至今为止 ,词类及其划分标 准也仍然没有形成共 识。笔者曾与一位非语言专业的博士 (本科为外 语专业 ),聊起汉语词类划分 的话题 ,仍 然能听到 他对汉语现有词类划分存在的必要性的否定。当 然 ,他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待此类问题的 ,而是 · 133 ·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