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残存异质基因的分离重组与基因突变 品种的纯是相对的,难免会有些杂合的残存异质基因存在,特别 是那些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可能完全纯合,因而存在基 因的分离重组,导致出现变异类型,使群体失去原品种的种性和典型 性。 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但广泛存在,而且大部分突变对 作物不利,如这些变异株留存下来而不能及时发现与去除,就会通过 自身繁殖与生物学混杂方式,使群体变异类型和数量增加,导致混杂 退化加剧。 (四)选择不当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如果对品种的特征特性不了解或了解不够, 不能按品种的典型性进行选择,那么越选择群体杂株越多。如在玉米 自交系生产中,可能把生长健壮的杂种苗留下,而拔掉生长弱的自交 系苗。如果选择标准不正确,且选株数量少,那么所选群体种性的失真 越严重,就越难以保持原品种的典型性。 (五)不良的生态条件与栽培技术 所谓良种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优良,离开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适宜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良种的优良种性就难以发挥。异常环境还 可能导致不良的变异和病变。如棉花在不良环境下,会出现铃小、籽 小、绒短和衣分低的变异类型。 总之,品种混杂退化有多种原因,但各自作用效果不同,一般机械 混杂与生物学混杂比较普遍,起主要作用:各种因素在不同作物上危 害也不同,机械混杂是自花授粉作物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而生物学 混杂是异交和常异交作物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有时又相互联系,相 互促进。因此在防杂中应区别作物,抓住重点,兼顾其他,采取合理而 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降低品种的混杂退化。 二、表现及危害 混杂退化的品种与原种相比,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种的典 型性降低:二是品种生长发育不一致,整齐度差:三是抗逆性降低,适 应环境的能力减弱:四是产量和品质下降。典型性下降是混杂退化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