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最主要表现,产量和品质下降是混杂退化的最主要危害。 三、防杂保纯的基本措施 保持品种的优良种性是延长品种利用年限,保证品种增产的有效 手段。针对品种发生混杂退化的原因,应该从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抓 起,坚持“防杂重于除杂,保纯重于提纯”的原则,从品种推广应用开 始,就积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种子生产队 伍。 (二)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使种子工作有健全的组织保证。新 品种一经审定通过,便由各级原(良)种场迅速繁育推广,同时对生产 中正在推广的品种有计划地进行提纯。 根据我国各地的经验,良种繁育体制大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1.农作物常规种子的繁育体制 ①育种者种子生产当前品种通过品种审定后,应由育种单位向 种子部门提供一定数量的育种者种子,供繁殖原种所用,防止“种出 多门”种源混乱,给防杂保纯工作带来困难 ②原原种生产 一般应由国营原种场和有条件的国营农场进行, 其生产技术要求严格,比较费工,这些单位一般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和 种子防杂保纯设备。 ③原种生产 一般由原良种场和条件较好的农村特约种子生产 基地进行。 ④良种生产一般由种子公司在农村的特约基地进行,这种基地 分为一级基地和二级基地,一级基地的种子按合同保证收购,二级基 地为备用基地。 2.杂交种子繁育体制 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提纯一般由育种单位或省级种子部门负责, 自交系繁殖由地市级种子部门承担,县种子公司负责安排杂交制种, 这就是“省提纯,地(市)加代,县制种”的繁育体制。 以上两种体制,对提高种子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