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章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较各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求出其它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的电负性数值愈大,表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愈强。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由于核电荷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也依次 增多,电负性依次增大,因此,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以第三周期为 例,从活泼金属钠到活泼非金属氯。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例如第VA族,从典型的 非金属N变为金属Bi。 一般非金属元素(除硅外)X>2.0以上,金属元素(除铂系元素和金)X<2.0。 2.4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4.1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1916年柯塞尔W.Kossel,德国化学家)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稳定的事 实,提出了离子键理论。要点: 电负性小的活泼金属与电负性大的活泼非金属原子相遇时,都有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稳定 结构的倾向,因此电子容易从活泼金属原子转移到活泼非金属原子而形成正、负离子,这两 种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例如NaCI分子的形成过程如下: nNa(3s')>nNa'(2s22p)) 静电引力 -→nNa*CI nCl(3s23p5)t>nCI(3s23p5)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主要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在熔融状态或溶 于水后其水溶液均能导电。 当两个正、负离子接近的时候既有相互吸引又有相互排斥,总势能为: V=Vim+Vs=gg+de-We 4πER 当正负离子核间的距离达到某一个特定值R 时,正负离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整个 体系的总能量降至最低。这时体系处于一种相 对稳定状态,正负离子间形成一种稳定牢固的 Na'+c Na+CI 结合,也就是说在正负离子间形成了化学键。 2.离子键的特征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引力,没有方向性也 F离R(A) 没有饱和性。 NaCI的势能曲线 11第 2 章 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11 较各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求出其它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的电负性数值愈大,表示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愈强。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由于核电荷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也依次 增多,电负性依次增大,因此,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以第三周期为 例,从活泼金属钠到活泼非金属氯。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例如第 VA 族,从典型的 非金属 N 变为金属 Bi。 一般非金属元素(除硅外)X>2.0 以上,金属元素(除铂系元素和金)X<2.0。 2.4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4.1 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1916 年柯塞尔(W. Kossel,德国化学家)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稳定的事 实,提出了离子键理论。要点: 电负性小的活泼金属与电负性大的活泼非金属原子相遇时,都有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稳定 结构的倾向,因此电子容易从活泼金属原子转移到活泼非金属原子而形成正、负离子,这两 种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例如 NaCl 分子的形成过程如下: 1 2 6 e 2 5 - 2 6 e Na(3 ) Na (2 2 ) Cl(3 3 ) Cl (3 3 ) n s n s p n s p n s p      }——————→n   Na Cl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主要以晶体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在熔融状态或溶 于水后其水溶液均能导电。 当两个正、负离子接近的时候既有相互吸引又有相互排斥,总势能为: V = / 0 4 R yin chi q q V V Ae R           当正负离子核间的距离达到某一个特定值 R0 时,正负离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整个 体系的总能量降至最低。这时体系处于一种相 对稳定状态,正负离子间形成一种稳定牢固的 结合,也就是说在正负离子间形成了化学键。 2.离子键的特征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引力,没有方向性也 没有饱和性。 静电引力 NaCl 的势能曲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