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碱性氨基酸一一赖氨酸pl=9.74(一般碱性9.7~10.7); 所以等电点不是中性点。 等电点说明 (1)在等电点状态下氨基酸本身呈电荷中性(以内盐形式存在),电解 时即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 (2)氨基酸组成不同等电点值也各不相同。 (3)在等电点时氨基酸溶解度最低,可用于分离,提纯氨基酸蛋白质。 等电点的计算pl=(pK1+pK2)/2(是近似值) 例:甘氨酸酸性离解常数pK1=2.34,碱性离解常数pK2=9.60, 所以pl=(234+960)/2=597(甘氨酸等电点) 3、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自学) 4、氨基酸的反应 (1)氨基的反应 ①酰基化反应(酰化试剂:酸酐、酰氯反应) NH2 R R-C-Cl+R-CH-COOH R-C-NH-CH-COOH +HCI 利用酰化反应保护氨基,酰氯往往用苄氯甲酰氯 R △CH2O=C-c+ R-CH-COC→〈cH2o-c-NH- CH-COOH+H 苄氧甲酰氯 稳定易脱(用H2/Pd还原得甲苯) ②烃基化反应 R R-X+ R-CH-COOH R-NH-CH-COOH HCl 可根据上述反应来鉴别蛋白质(利用烃基化反应鉴别)。 例如:用24-二硝基苯肼(DNFB) NO2 NH2 R-CH-COOH ON NH-CH-COOH +HF Sanger试剂 黄色(层析看到黄色斑点) ③与亚硝酸反应(脯氨酸等亚氨酸除外 NH- R- CH-COOH+HONo→-RCH-CoOH+N2↑+H2O a-羟基酸 Vanslyke(范恩莱克)定氮法:根据放出氮气测定氨基酸的含量,但 N2的一半来自于氨基酸,另一半来自于HNO2中。 (2)羧基的反应 ①成酯反应:可成酯、成酸酐、成酰胺。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把氨基酸 转化成叠氮化合物的方法。过程如下: NH NH, R-CH-COOH ROH-nR-CH-C-OR+HO R9HN秒 LNH2CH-C-NH-NH2HONO→NH2CH-C-N3 NH2-CH-C-OR278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 pI=9.74 (一般碱性 9.7~10.7); 所以等电点不是中性点。 等电点说明: (1) 在等电点状态下氨基酸本身呈电荷中性(以内盐形式存在),电解 时即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 (2) 氨基酸组成不同等电点值也各不相同。 (3) 在等电点时氨基酸溶解度最低,可用于分离,提纯氨基酸蛋白质。 等电点的计算 pI=(pK1+pK2)/ 2(是近似值) 例:甘氨酸酸性离解常数 pK1=2.34, 碱性离解常数 pK2=9.60, 所以 pI=(2.34+9.60)/ 2=5.97 (甘氨酸等电点) 3、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自学) 4、氨基酸的反应 (1)氨基的反应 ①酰基化反应(酰化试剂:酸酐、酰氯反应) R CH COOH NH2 R C Cl + + O R R C NH CH COOH O HCl 利用酰化反应保护氨基,酰氯往往用苄氯甲酰氯。 CH2 O R CH COOH NH2 C Cl + CH + O R C NH COOH O CH2 O HCl 苄氧甲酰氯 稳定易脱(用 H2/Pd 还原得甲苯) ②烃基化反应 X R CH COOH NH2 + CH + R’ R’ R NH COOH HCl 可根据上述反应来鉴别蛋白质(利用烃基化反应鉴别)。 例如:用 2.4-二硝基苯肼(D.N.F.B) H R CH COOH NH2 + + CH R O2N NH COOH NO2 F O2N NO2 F Sanger 试剂 黄色(层析看到黄色斑点) ③与亚硝酸反应(脯氨酸等亚氨酸除外) CH + R + + NH2 H2O COOH OH R HONO CH COOH N2 α-羟基酸 Vanslyke (范恩莱克)定氮法:根据放出氮气测定氨基酸的含量,但 N2 的一半来自于氨基酸,另一半来自于 HNO2中。 (2)羧基的反应 ①成酯反应:可成酯、成酸酐、成酰胺。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把氨基酸 转化成叠氮化合物的方法。过程如下: CH + + NH2 R COOH H + R ' OH R CH H2O O C NH2 OR ' C O HONO CH N3 R O NH2 C OR ' NH2 CH R O NH2 C H2N _NH2 NH2 CH NH R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