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4卷第6期 农业工程学报 VoL 24 No 6 2008年6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Jun.2008 115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 李伟,郝晋珉1,冯婷婷23,张洁瑕4,谢敏5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100081:5.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100812) 摘要:耕地保护是中国土地管理科学中的难点之一,科学辨识其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假设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构 建了基于资源一资产一政策理念的土地利用概念模型,采用计量经济面板数据方法,以中国国家尺度及东中西部区域尺度上1998~2002年耕地 变化过程为例证,重点对土地资产一政策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国家尺度上,增强土地政策管理力度、降低农用地增值收益倍数(提 升失地农民保障水平),增加耕地投入水平有助于耕地保护;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将会造成耕地减少:农业总产值比重、种植业生产水平及农户经 营耕地面积没有显著的解释效用:2)在区域尺度上,提升耕地保护政策贯彻力度、提高被征地农户补偿水平、增加耕地投入均有利于耕地保护: 东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比重的降低、西部地区灌溉面积适量减少对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合“资源一资产一政策”三方面因素可以更好 地解释耕地保护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关键词:土地利用概念模型;土地资产;土地政策;耕地;计量经济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6-0115-04 李伟,郝晉珉,冯婷婷,等.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15-118. Li Wei, Hao Jinmin, Feng Tingting, et al. Land asset and policy factors for acreag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based on econometric model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 24(6): 115-11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引言 全球尺度上耕地减少已成为普遍共识。中国人口众多 物质循环 人地关系紧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农地征用 的低成本与建设用地出让金之间巨大的利益差距,从而使大量 能量流动 社会经 农用地被转用为建设用地别。尽管中国已施行最严格的土地管 济系统 信息交换 理制度,但耕地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1998~2003年我国耕地 自1.2964亿hm2减至1.2340亿hm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能 收到预期效果 未利用地 耕地变动的驱动因素较多,主要由自然驱动力和人文驱动 力构成,存在时空差异,多集中于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定性描 1土地利用概念模型结构辨识 Fig 1 Structural diagram of the LUCM 述与统计学定量分析10。目前的研究中对各因素“原因一表 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较少叫,没能充分考虑耕地占用行为 土地资源范畴体现在模型底面上3个“基点”(子系统)内 下隐含的土地收益分配的经济驱动力:对政策的分析多以单因部,其目标是对农业、采掘业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以 素为主,尚缺乏综合考察土地资源一资产一政策对耕地保及工业、服务业(土地提供承载功能)生产能力的管理。土地 护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假设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资产范畴体现在模型底面的3条棱边,即子系统之间的转换关 况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概念模型,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揭系,其目标是利用市场对土地权属实现能力的管制,以调节农 示土地资产一政策因素在全国及东中西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用地转用的速率及规模。土地政策范畴体现为模型顶点对3个 模型与方法 侧面的宏观管理,目标是利用政府职能寻求人地和谐、可持续 的土地利用模式。其内部关系如图2所示 1.1概念模型 土地利用系统的实质是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本文在假设其他影响因子 不变的情况下,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及土地政策 调控层管理 因素综合作用的概念模型( Land Use Conceptual Model LUCM)(见图1)。 协调层管理 政府政策 因素层管理 收稿日期:2007-0621修订日期:2008-05-11 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R10412):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2004BA508B01) 作者简介:李伟(1982—),男 治市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土 2概念模型中土地资源-资产-政策范畴的内在关联 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193 Fig2 Interrel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sset and policy in LUCM Email:filippofox@263.net ※通讯作者:郝晋珉(1960-),男,山西太谷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1.2变量选取 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规划。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笔者将上述概念模型运用在耕地数量变动的资产-政策因 学院,100193。Emal: jahan@126com 素研究中,采用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变量类型 o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24 卷 第 6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24 No.6 2008 年 6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Jun. 2008 115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 李 伟 1 ,郝晋珉 1※ ,冯婷婷 2, 3,张洁瑕 4 ,谢 敏 5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100081; 5.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100812) 摘 要:耕地保护是中国土地管理科学中的难点之一,科学辨识其驱动因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假设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构 建了基于资源-资产-政策理念的土地利用概念模型,采用计量经济面板数据方法,以中国国家尺度及东中西部区域尺度上 1998~2002 年耕地 变化过程为例证,重点对土地资产-政策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国家尺度上,增强土地政策管理力度、降低农用地增值收益倍数(提 升失地农民保障水平),增加耕地投入水平有助于耕地保护;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将会造成耕地减少;农业总产值比重、种植业生产水平及农户经 营耕地面积没有显著的解释效用;2)在区域尺度上,提升耕地保护政策贯彻力度、提高被征地农户补偿水平、增加耕地投入均有利于耕地保护; 东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比重的降低、西部地区灌溉面积适量减少对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综合“资源-资产-政策”三方面因素可以更好 地解释耕地保护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关键词:土地利用概念模型;土地资产;土地政策;耕地;计量经济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6-0115-04 李 伟,郝晋珉,冯婷婷,等.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15-118. Li Wei, Hao Jinmin, Feng Tingting, et al. Land asset and policy factors for acreag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based on econometric model[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6):115-118.(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0 引 言 全球尺度上耕地减少已成为普遍共识[1]。中国人口众多, 人地关系紧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农地征用 的低成本与建设用地出让金之间巨大的利益差距,从而使大量 农用地被转用为建设用地[2, 3]。尽管中国已施行最严格的土地管 理制度,但耕地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1998~2003 年我国耕地 自 1.2964 亿 hm2减至 1.2340 亿 hm2[4],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能 收到预期效果[5]。 耕地变动的驱动因素较多,主要由自然驱动力和人文驱动 力构成,存在时空差异[5],多集中于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定性描 述[6]与统计学定量分析[7-10]。目前的研究中对各因素“原因-表 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较少[11],没能充分考虑耕地占用行为 下隐含的土地收益分配的经济驱动力;对政策的分析多以单因 素为主[12,13],尚缺乏综合考察土地资源-资产-政策对耕地保 护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假设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 况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概念模型,采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揭 示土地资产-政策因素在全国及东中西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1 模型与方法 1.1 概念模型 土地利用系统的实质是土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本文在假设其他影响因子 不变的情况下,构建了基于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及土地政策三 因素综合作用的概念模型(Land Use Conceptual Model, LUCM)(见图 1)。 收稿日期:2007-06-21 修订日期:2008-05-11 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412);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2004BA508B01) 作者简介:李 伟(1982-),男,山西长治市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土 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规划。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193。 Email: filippofox@263.net ※通讯作者:郝晋珉(1960-),男,山西太谷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 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规划。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100193。Email: jmhao@126.com 图 1 土地利用概念模型结构辨识 Fig.1 Structural diagram of the LUCM 土地资源范畴体现在模型底面上 3 个“基点”(子系统)内 部,其目标是对农业、采掘业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以 及工业、服务业(土地提供承载功能)生产能力的管理。土地 资产范畴体现在模型底面的 3 条棱边,即子系统之间的转换关 系,其目标是利用市场对土地权属实现能力的管制,以调节农 用地转用的速率及规模。土地政策范畴体现为模型顶点对 3 个 侧面的宏观管理,目标是利用政府职能寻求人地和谐、可持续 的土地利用模式。其内部关系如图 2 所示。 图 2 概念模型中土地资源-资产-政策范畴的内在关联 Fig.2 Interrel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sset and policy in LUCM 1.2 变量选取 笔者将上述概念模型运用在耕地数量变动的资产-政策因 素研究中,采用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变量类型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