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对上面语段阐述的观点,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 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016年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9分) 1.C曲解文意 2.A断章取义 3.B 、(36分 (一)(19分) 4.B 6.D(A公孙述并没有自然灭亡,这是来歙的推断B未提及来歙“主动请缨 C“刃虽在身”意思是“兵刃虽然还插在我的身上”,而不是“你虽然有兵刃护 身”。) 7.(1)国家因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 尽情地表达心意。(4分“臧否”、“废兴”、“手书”各1分,句意通顺1 分) (2)我不敢顾惜自己,实在是遗憾没有尽到职责,因此使朝廷蒙受耻辱。治理国 家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忠诚正直,可以重用,希望陛下裁决明察。 (6分“惜”、“恨”“以为……羞”、“骨鲠”各1分,句意通顺2分) (二)(11分) 8.(6分) 答案示例:(至少两点,各3分) 首联“瘦影”中“瘦”字用得传神,一个“瘦”字再现了荷花的情态,为作者 惜荷之情、自伤之忧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自容”即不夸耀、不炫耀,依拟人手法把荷花的那种内敛的髙贵品格,表现 得淋漓尽致。 “杳杳”言淡香悠悠之状,香本无形,作者采用通感手法,把本无形之物写得形 象可感。 颈联“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情景交融。既有拟人,又有双关 手法的运用。 9.(5分) 借咏荷来表达自己追求高洁的精神世界的心智。前四句描写了荷的形象及独自面 对秋风的孤清髙洁。(2分)后四句借秋天的荷既标明了自矜晚节,矢志不渝的 人生志向,又抒发壮志未酬,韶华易逝的悲戚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作者隐居乱 世的孤寂情怀,和一种看空看淡的心理。(3分) (三)(6分) 10.(6分)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上面语段阐述的观点,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 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016 年高三质量检测(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9 分) 1.C 曲解文意 2.A 断章取义 3. B 二、(36 分) (一)(19 分) 4.B 5.C 6.D(A 公孙述并没有自然灭亡,这是来歙的推断 B 未提及来歙“主动请缨”。 C“刃虽在身”意思是“兵刃虽然还插在我的身上”,而不是“你虽然有兵刃护 身”。) 7.(1) 国家因为你知道善恶,能看清兴盛和衰败的形势,所以拿皇帝的亲笔信 尽情地表达心意。(4 分 “臧否”、“废兴”、“手书”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 我不敢顾惜自己,实在是遗憾没有尽到职责,因此使朝廷蒙受耻辱。治理国 家以得到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忠诚正直,可以重用,希望陛下裁决明察。 (6 分 “惜”、“恨” “以为……羞”、“骨鲠”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二)(11 分) 8.(6 分) 答案示例:(至少两点,各 3 分) 首联 “瘦影”中“瘦”字用得传神,一个“瘦”字再现了荷花的情态,为作者 惜荷之情、自伤之忧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自容”即不夸耀、不炫耀,依拟人手法把荷花的那种内敛的高贵品格,表现 得淋漓尽致。 “杳杳”言淡香悠悠之状,香本无形,作者采用通感手法,把本无形之物写得形 象可感。 颈联“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情景交融。既有拟人,又有双关 手法的运用。 9.(5 分) 借咏荷来表达自己追求高洁的精神世界的心智。前四句描写了荷的形象及独自面 对秋风的孤清高洁。(2 分)后四句借秋天的荷既标明了自矜晚节,矢志不渝的 人生志向,又抒发壮志未酬,韶华易逝的悲戚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作者隐居乱 世的孤寂情怀,和一种看空看淡的心理。(3 分) (三)(6 分) 10.(6 分) ⑴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