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0诗四首导学案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5.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6.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 美 7.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 言财富。 8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 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 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 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 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 解 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五、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归园田居》 导入。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 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 亲自参加田间劳动。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二、读读、翻译、探究。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茂盛,而豆苗却稀疏。 早晨起来,去南山下除杂草,晚上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30 诗四首导学案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5.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6.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 美。 7.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 言财富。 8.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 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 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 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 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 解。 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五、课时安排:4 课时 第一课时 《归园田居》 一、导入。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 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 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 亲自参加田间劳动。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二、读读、翻译、探究。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茂盛,而豆苗却稀疏。 早晨起来,去南山下除杂草,晚上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