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规范有序建设农村社区和中心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建设农民幸福生酒 的美好家园。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在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以城边村,园区周边村 经济强村为重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造空心村,建设特色村,积极稳妥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实行城乡基础设施统 一规划布局,积极推进城市公用设施向乡镇和农村社区廷伸。到2015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全覆盖,完成8000个村 庄整体改造。 接,推动裁模结构合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城硫而貌特色化,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索向城镇集中 居住向社区集中,增强吸钠人口、带动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能力。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就近有序转移,对有稳 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取消暂住证,实行居住证制度,促进转化为城市居民,并享 有与当地居民同等权益。完菩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新一轮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制度,进一步扩大县级和 强镇的自主权 决策权及经济管理权限,加快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的转移支付,推动县级、乡镇综合 专栏5:2015年17市建成区人口规栈 400万人以上域市2个:青岛(450)、济南(400). 200万人以上城市2个:满博(270)、临沂(220). 100万人以上城市12个:烟台(170)洋坊(180)、济宁(140)泰安(110)、枣庄(105)、东营(100)、 海(100)、日照(110)、滨州(100)、聊城(100)、菏泽(100)、德州(100)。 50万人以上城市1个:菜芜(50) 第大章空间布局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调整优化空何结构,提高空回利用效率。全省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 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区域,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城市地区,包括城市、津制的现有建成区和拓展区、经济集中开发区,是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面积占全省 国士总面积的4%,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士空间。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对城市重污染企业闲 时限点淘法或改造搬迁。 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居住区和农业地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居民点和乡村 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国士空问。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宜居村庄。 生态地区,包括生态经济区和水液通养区、水士保持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区,面积占全省闲士总面积的2%。以海岸 带和鲁中南山区为骨架,生态类限制开发区域为主体,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组成部分,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 土空间。适度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推进集约开发和空间均衡。胶东半岛城市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济南博主城区为优化开发区城,建立转 变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素质和质量,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杜会发展的龙头、 重要的创新区域和规模最大的人口经济老集区。济南都市圈、鲁南经济带、全省重点城镇拓展区和各类经济园区,为重点 开发区域,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健全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加速集聚,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支撑未来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分别实行农业发 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实行点状开发,保护大片耕地和开散生态空间,引导人口集中布局到中心城镇。世无 规范有序建设农村社区和中心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 的美好家园。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在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以城边村、园区周边村、 经济强村为重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改造空心村,建设特色村,积极稳妥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实行城乡基础设施统 一规划布局,积极推进城市公用设施向乡镇和农村社区延伸。到 2015 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服务全覆盖,完成 8000 个村 庄整体改造。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式, 因地制宜地发展都市辐射型、外向经济型、资源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特色经济。加强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的配套衔 接,推动规模结构合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和城镇面貌特色化,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城镇集中、 居住向社区集中,增强吸纳人口、带动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能力。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就近有序转移,对有稳 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取消暂住证,实行居住证制度,促进转化为城市居民,并享 有与当地居民同等权益。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新一轮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制度,进一步扩大县级和 强镇的自主权、决策权及经济管理权限,加快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的转移支付,推动县级、乡镇综合改 革。 专栏 5:2015 年 17 市建成区人口规模 400 万人以上城市 2 个:青岛(450)、济南(400)。 200 万人以上城市 2 个:淄博(270)、临沂(220)。 100 万人以上城市 12 个:烟台(170)、潍坊(180)、济宁(140)、泰安(110)、枣庄(105)、东营(100)、威 海(100)、日照(110)、滨州(100)、聊城(100)、菏泽(100)、德州(100)。 50 万人以上城市 1 个:莱芜(50)。 第六章空间布局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全省国土空间按开发内容分 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区域,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城市地区。包括城市、建制镇的现有建成区和拓展区、经济集中开发区,是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面积占全省 国土总面积的 40%,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土空间。工业向园区集聚,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对城市重污染企业限 时限点淘汰或改造搬迁。 农村地区。包括农村居住区和农业地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40%,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农村居民点和乡村 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国土空间。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宜居村庄。 生态地区。包括生态经济区和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20%。以海岸 带和鲁中南山区为骨架,生态类限制开发区域为主体,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组成部分,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 土空间。适度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禁止从事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推进集约开发和空间均衡。胶东半岛城市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济南淄博主城区为优化开发区域,建立转 变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素质和质量,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重要的创新区域和规模最大的人口经济密集区。济南都市圈、鲁南经济带、全省重点城镇拓展区和各类经济园区,为重点 开发区域,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健全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加速集聚,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支撑未来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分别实行农业发 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实行点状开发,保护大片耕地和开敞生态空间,引导人口集中布局到中心城镇。世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