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找照高效 生态、创新的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士地资源 开发区和环渤海重要的增长区域。 专栏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包括东营市、滨州市,蓬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吕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 州市,共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依托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菜州港区,加快建设东营 滨州、谁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西起乐陵、东至莱州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强化济南核心地位,加快城市 扩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省会经济、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培有和发挥教育科 研、金跑服务、高新持术、商留物流、文化旋游等综合优热,发挥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和规谢律设的城际轨消通达便捷的 优势,加强周边中心城市分工协助和优势互补,实现各类资源高效优化配置,建成发展活力充足、产业素质较高、服务 能强大、生态环境优关、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圈。 专栏3:省会城市群经济图 包括济南、溜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市,行政区划面积5.2万平方公里,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干 线,构建完善以济南城区为中心,以70公里为半径周边区域为节点的紧密圈层,以150公里为半径六市为节点的协作圈层, 以济南为核心,提升德济素高铁产业带和济聊交通走廊产业带“十”字形主轴,构建北翼德滨、东翼滨莱、西南翼聊 奉莱三条环形发展轴线,形成 一核两轴三环”增长格局。 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自然资源、区位等优势,加快日照钢铁精 品基地建设,把鲁南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精细化工、优质建材、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 基地,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专栏4:鲁南经济带 括日照、临沂 、枣庄、济宁、菏泽5市,面积5.05万平方公里。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设临港经济区:以济宁 枣庄为主体,繁茱发展运河经济:以荷泽为主体,推动欠发达地区骑越式发展,打造鲁苏像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 第五章城乡布局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 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 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 发展壮大中心城市。适度拓展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规模,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集聚和辐射带 动作用。合理扩大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容量,加快要素集聚,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积极发展城市群,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为 基础,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强城市间规则对接、产业合作和发展融合,推进资源共用、设施共建、环境共治、成果共享 到2015年,全省17市建成区人口全部达到50万人以上,其中超100万的城市16个,济南、青岛分别达到400万人和45 0万人. 大力发展县级市、具城和重点镇。量大面广的中小城镇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县级市和县城,要化城 镇规划龙头作用, 快纷,飞魏墨人如中积发思蔬拉乡提丝乡植致提蓝变花的 市发展。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实扩权镇。圣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支 一批经济镇、 快膨胀规模,向小城市发展。到2015年,全省建成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35个,3-20万人的小城市133个。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积极推进实施国家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高效、 生态、创新的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开发区和环渤海重要的增长区域。 专栏 2: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包括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 州市,共 19 个县(市、区),陆地面积 2.65 万平方公里,依托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加快建设东营、 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西起乐陵、东至莱州的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以加快省会建设发展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强化济南核心地位,加快城市 扩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省会经济、总部经济和服务经济,培育和发挥教育科 研、金融服务、高新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综合优势。发挥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和规划建设的城际轨道通达便捷的 优势,加强周边中心城市分工协助和优势互补,实现各类资源高效优化配置,建成发展活力充足、产业素质较高、服务功 能强大、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经济圈。 专栏 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 7 市,行政区划面积 5.2 万平方公里,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干 线,构建完善以济南城区为中心,以 70 公里为半径周边区域为节点的紧密圈层,以 150 公里为半径六市为节点的协作圈层, 以济南为核心,提升德济泰高铁产业带和淄济聊交通走廊产业带“十”字形主轴,构建北翼德滨、东翼滨淄莱、西南翼聊 泰莱三条环形发展轴线,形成“一核两轴三环”增长格局。 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自然资源、区位等优势,加快日照钢铁精 品基地建设,把鲁南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精细化工、优质建材、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 基地,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专栏 4:鲁南经济带 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 5 市,面积 5.05 万平方公里。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设临港经济区;以济宁、 枣庄为主体,繁荣发展运河经济;以菏泽为主体,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 第五章城乡布局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城乡互促共 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 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 发展壮大中心城市。适度拓展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规模,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集聚和辐射带 动作用。合理扩大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容量,加快要素集聚,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积极发展城市群,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为 基础,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强城市间规划对接、产业合作和发展融合,推进资源共用、设施共建、环境共治、成果共享。 到 2015 年,全省 17 市建成区人口全部达到 50 万人以上,其中超 100 万的城市 16 个,济南、青岛分别达到 400 万人和 45 0 万人。 大力发展县级市、县城和重点镇。量大面广的中小城镇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县级市和县城,要强化城 镇规划龙头作用,加快产业集约、要素集聚、人口集中,积极稳妥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改街办,提高承载能力,向中等城 市发展。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实施扩权强镇,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支持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加 快膨胀规模,向小城市发展。到 2015 年,全省建成 20-50 万人的中等城市 35 个,3-20 万人的小城市 133 个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