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比较·探究 边塞诗歌四首 凉州词 【教学目标】 Ⅰ、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 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 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分析这首诗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 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 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 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 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 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 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 起戍卒的离愁。“杨柳”是双关语,既是音乐的曲调,又是现实的杨柳。“怨” 和“杨柳”联系在一起,既是《折杨柳》的曲子中有哀怨(本来是离别的哀怨, 引申为思乡的哀怨),又是埋怨杨柳不发青。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 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 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 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 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 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 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是对大 自然的无可奈何,又是对自己征戍命运的。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 蓄,更有深意 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显然不是客观的事实,玉门关外,也有春夏秋冬 但是在戍边的战士感觉中,这个荒寒的地方是没有春天的。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比较·探究 边塞诗歌四首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 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 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分析这首诗。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 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 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 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 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 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 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 起戍卒的离愁。“杨柳”是双关语,既是音乐的曲调,又是现实的杨柳。“怨” 和“杨柳”联系在一起,既是《折杨柳》的曲子中有哀怨(本来是离别的哀怨, 引申为思乡的哀怨),又是埋怨杨柳不发青。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 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 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 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 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 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 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是对大 自然的无可奈何,又是对自己征戍命运的。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 蓄,更有深意。 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显然不是客观的事实,玉门关外,也有春夏秋冬, 但是在戍边的战士感觉中,这个荒寒的地方是没有春天的。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