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年(以至现在)无法就台湾的最终地位达成协议。他在2004年有关提议中的唯一变化只是不再硬性规定50年时间 框架,而是视双方的意愿而定。 [2]《世界日报》1999年4月10日,4月19日,6月19日。 [3]Nancy Bernkopf Tucker,"If Taiwan Chooses Unification,Should the United States Car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25, No.3,summer 2002. [4]Thomas Christensen,"The Contemporary Security Dilemma:Deterring a Taiwan Conflict,"The Washington Ouarterly. Vol.25,No.4,autumn 2002.p.16. [5]Richard Bush,Untying the Knot: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5, chap.10. [6)作者对李洁明的访谈记录,2005年10月21日。 [7刀李侃如于2006年8月26日对笔者表示,他当年提出中程协议和事后出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一职, 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8]作者对哈斯(Richard Haass)的访谈记录,1998年5月26日,华盛顿。 [9]克林顿总统在北大演讲时谈到两岸关系时的英文原文是:“The reunification would occur by peaceful means,and we have encouraged the cross-strait dialogue to achieve that". [10]陆士达在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与“美国在台协会”联合举办的“美台关系二十年”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见《世界 日报》1999年3月26日的报道。 [1]张戴佑1999年4月9日在台北举办的“台湾关系法廿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见《世界日报》1999年4 月10日的报道。 [12]卜睿哲于1999年6月26日在北美台湾商会年会上的演讲,见《世界日报》1999年6月28日的报道。 [13]《世界日报》,1999年7月2日。 [l4克林顿在1999年7月21日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引自Alan D.Romberg,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 American Policy toward Taiwan and U.S.-PRC Relations,Washington,D.C.:Henry L.Stimson Center,2003,p.188 [15)作者对华府智库人士的访谈记录,2006年3月27-28日,2007年8月20日。 [16)见《联合早报》,2007年8月29日(美副国务卿:“入联公投”是“台独”步骤)、9月13日(国务院高官直接向台 民众喊话:美批“入联公投”是“没意义挑衅”)、11月10日(美在台协会:执意推动“入联公投”,台美互信将付代价)、 12月8日(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对台湾媒体重申美反对民进党办“入联公投”)、12月12日(“美国在台协会”主 席薄瑞光:“入联公投”其实是“制造麻烦”)的有关报道。 [17刀“布什肯定连战大陆行,称其为历史性访问”,千龙新闻网,2005年5月7日。 [18)《美国重申坚持“一中”政策》,《联合早报》,2005年5月14日。 [19列作者会议记录,2005年10月23日。 [20]中国评论社香港5月23日电,http:/lcn.chinareviewnews.com [21]中国评论社香港7月22日电,http:cn.chinareviewnews.com [22]Larry Korb Michael Kraig,Winning the Peace in the 21st Century:A Task Force Report of the Strategies for U.S. National Security Program,The Stanley Foundation,2003,p.7. [23]"Taiwan's New Direction",Washington Times,May 28,2008. (下转第16页) *6 C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6· 当年(以至现在)无法就台湾的最终地位达成协议。他在 2004 年有关提议中的唯一变化只是不再硬性规定 50 年时间 框架,而是视双方的意愿而定。 [2] 《世界日报》1999 年 4 月 10 日,4 月 19 日,6 月 19 日。 [3] Nancy Bernkopf Tucker, “If Taiwan Chooses Unification, Should the United States Car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5, No.3, summer 2002. [4] Thomas Christensen, “The Contemporary Security Dilemma: Deterring a Taiwan Conflict,”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5, No.4, autumn 2002, p. 16. [5] Richard Bush, 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5, chap.10. [6] 作者对李洁明的访谈记录, 2005 年 10 月 21 日。 [7] 李侃如于 2006 年 8 月 26 日对笔者表示,他当年提出中程协议和事后出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一职, 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8] 作者对哈斯(Richard Haass)的访谈记录,1998 年 5 月 26 日,华盛顿。 [9] 克林顿总统在北大演讲时谈到两岸关系时的英文原文是:“The reunification would occur by peaceful means, and we have encouraged the cross-strait dialogue to achieve that”。 [10] 陆士达在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与“美国在台协会”联合举办的“美台关系二十年”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见《世界 日报》1999 年 3 月 26 日的报道。 [11] 张戴佑 1999 年 4 月 9 日在台北举办的“台湾关系法廿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见《世界日报》1999 年 4 月 10 日的报道。 [12] 卜睿哲于 1999 年 6 月 26 日在北美台湾商会年会上的演讲, 见《世界日报》1999 年 6 月 28 日的报道。 [13]《世界日报》,1999 年 7 月 2 日。 [14] 克林顿在 1999 年 7 月 21 日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引自 Alan D. Romberg, Rein In at the Brink of the Precipice: American Policy toward Taiwan and U.S.-PRC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Henry L. Stimson Center, 2003, p. 188. [15] 作者对华府智库人士的访谈记录,2006 年 3 月 27-28 日, 2007 年 8 月 20 日。 [16] 见《联合早报》, 2007 年 8 月 29 日 (美副国务卿:“入联公投”是“台独”步骤)、9 月 13 日(国务院高官直接向台 民众喊话:美批“入联公投”是“没意义挑衅”)、11 月 10 日(美在台协会:执意推动“入联公投”,台美互信将付代价)、 12 月 8 日(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对台湾媒体重申美反对民进党办“入联公投”)、12 月 12 日(“美国在台协会”主 席薄瑞光:“入联公投”其实是“制造麻烦”)的有关报道。 [17] “布什肯定连战大陆行,称其为历史性访问”,千龙新闻网,2005 年 5 月 7 日。 [18] 《美国重申坚持“一中”政策》,《联合早报》,2005 年 5 月 14 日。 [19] 作者会议记录,2005 年 10 月 23 日。 [20] 中国评论社香港 5 月 23 日电,http://cn.chinareviewnews.com [21] 中国评论社香港 7 月 22 日电,http://cn.chinareviewnews.com [22] Larry Korb & Michael Kraig, Winning the Peace in the 21st Century: A Task Force Report of the Strategies for U.S. National Security Program, The Stanley Foundation, 2003, p.7. [23] “Taiwan’s New Direction”, Washington Times, May 28, 2008. (下转第 16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