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坏死等症状。少数病牛有角弓反张,四肢伸直,肌肉僵硬:孕牛可发生流产,有的甚至死亡 3.羊肉孢子虫病:症状与牛相似。 (二)宰后检验 1猪肉孢子虫病:猪肉孢子虫体形较小,多见于腹斜肌、腿部肌肉、肋间肌及膈肌等处。肉眼观察可 在肌肉中看到与肌纤维平行的白色毛根状小体,显微镜检查虫体呈灰色纺锤形或雪茄烟状,内含无数半月 形孢子。如虫体发生钙化,则呈黑色小团块。严重感染的肌肉、虫体密集部位的肌肉发生变性,颜色变淡 似煮肉样。有时可见胴体消瘦、心肌脂肪呈胶样浸润等变化。 2.牛肉孢子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食管壁、膈肌、心肌及骨骼肌,呈浅黄白色纺锤形,大小不一,长 3mm至2cm不等。水牛的肉孢子虫较粗大。 3.羊肉孢子虫病:虫体寄生于食管肌肉中,呈半球形突起。自小米粒至大米粒大,最大的虫体长达2℃m, 宽近1cm。 诊断本病以在肌肉中发现包囊而确诊 (三)卫生处理 (1)虫体发现于全身肌肉,但数量较少者,不受限制出厂(场)。 (2)较多虫体发现于全身肌肉,且肌肉有病变时,整个朋体化制或销毁:无病变者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3)局部肌肉发现较多虫体时,该部高温处理后出厂(场:其他部位不受限制出厂(场)。 (4)水牛食道有较多虫体者,食道化制或销毁。 七、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案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犬、猫、猪和水貂 等动物以及人的胆管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本病在人比较重要,猪、犬、猫往往成为人体华支吸 虫的保虫宿主,人常因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肉而感染 形态: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狭长,扁平,前端尖细,后端钝圆,长10~25mm,宽3~5mm。虫 卵呈黄褐色,略似电灯泡形,一端较小,有盖,一端较大,有逗点状突起。 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长角涵螺、纹沼螺),第二中 间宿主为淡水鱼(白鲩、黑鲩、麦穗鱼等)和淡水虾(米虾和沼虾。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卵 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若虫卵落入水体如池塘、鱼塘等,被第一中宿主赤豆螺、长角涵螺、 纹沼螺等多种淡水螺食入,可在其体内孵出毛蚴,穿肠壁到肝脏,经胞蚴、雷蚴增殖发育形成浒多尾蜘(长 尾蜘)。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在水中(存活1~2天)遇到第二中宿主淡水鱼、虾即可侵入体内并发育为囊 蚴。终宿主因食入含活囊蚴的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鱼虾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并沿胆道逆行向上 至肝胆管,也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通常需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长达 20~30年, (一)宰前检疫 多数动物为隐性感染,常不表现临诊症状。严重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贫 血,水肿,消瘦,甚至腹水。 宰前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粪检发现虫卵即可确诊,亦有应用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的 6 6 坏死等症状。少数病牛有角弓反张,四肢伸直,肌肉僵硬;孕牛可发生流产,有的甚至死亡。 3.羊肉孢子虫病: 症状与牛相似。 (二)宰后检验 1.猪肉孢子虫病 :猪肉孢子虫体形较小,多见于腹斜肌、腿部肌肉、肋间肌及膈肌等处。肉眼观察可 在肌肉中看到与肌纤维平行的白色毛根状小体,显微镜检查虫体呈灰色纺锤形或雪茄烟状,内含无数半月 形孢子。如虫体发生钙化,则呈黑色小团块。严重感染的肌肉、虫体密集部位的肌肉发生变性,颜色变淡 似煮肉样。有时可见胴体消瘦、心肌脂肪呈胶样浸润等变化。 2.牛肉孢子虫病 :虫体主要寄生于食管壁、膈肌、心肌及骨骼肌,呈浅黄白色纺锤形,大小不一,长 3mm 至 2cm 不等。水牛的肉孢子虫较粗大。 3.羊肉孢子虫病 :虫体寄生于食管肌肉中,呈半球形突起。自小米粒至大米粒大,最大的虫体长达 2cm, 宽近 1cm。 诊断本病以在肌肉中发现包囊而确诊。 (三)卫生处理 (1)虫体发现于全身肌肉,但数量较少者,不受限制出厂(场)。 (2)较多虫体发现于全身肌肉,且肌肉有病变时,整个胴体化制或销毁;无病变者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3)局部肌肉发现较多虫体时,该部高温处理后出厂(场);其他部位不受限制出厂(场)。 (4)水牛食道有较多虫体者,食道化制或销毁。 七、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犬、猫、猪和水貂 等动物以及人的胆管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本病在人比较重要,猪、犬、猫往往成为人体华支睾吸 虫的保虫宿主,人常因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肉而感染。 形 态: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狭长,扁平,前端尖细,后端钝圆,长 10~25mm,宽 3~5mm。虫 卵呈黄褐色,略似电灯泡形,一端较小,有盖,一端较大,有逗点状突起。 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长角涵螺、纹沼螺),第二中 间宿主为淡水鱼(白鲩、黑鲩、麦穗鱼等)和淡水虾(米虾和沼虾)。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卵 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若虫卵落入水体如池塘、鱼塘等,被第一中宿主赤豆螺、长角涵螺、 纹沼螺等多种淡水螺食入,可在其体内孵出毛蚴,穿肠壁到肝脏,经胞蚴、雷蚴增殖发育形成许多尾蚴(长 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在水中(存活 1~2 天)遇到第二中宿主淡水鱼、虾即可侵入体内并发育为囊 蚴。终宿主因食入含活囊蚴的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鱼虾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并沿胆道逆行向上 至肝胆管,也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通常需 1 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长达 20~30 年。 (一)宰前检疫 多数动物为隐性感染,常不表现临诊症状。严重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贫 血,水肿,消瘦,甚至腹水。 宰前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粪检发现虫卵即可确诊,亦有应用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