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42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4卷 1.0 不同位置处的不同水流量对流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度 --∥o 0.9 o-H2w 关系,如图7所示.从图7(a)中可以看出:不同水 08 流量条件下,冲击区驻点处的对流换热系数随表面 出 0.7 温度变化曲线趋于一致,表明水流量对对流换热系 数与表面温度变化规律没影响.在距离驻点70mm 案0.5 处,对流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冲击区 0.4 驻点处的规律相同;但在距离驻点210mm处,不同 0. 水流量下对流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的变化曲线略有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表面温度 差异.表面温度大于450℃时,对流换热系数随表 图5对流换热系数比与表面温度的关系 面温度降低而升高,随着水流量(0.9~2.1m3h-) Fig.5 Vari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atio with the surface 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值得注意是,水流量为 temperature 2.1m3h-1时,冷却水穿过210mm位置处时表面温 900 度较高(700℃);而水流量为0.9~2.1m3h时, 800P -0.9m3…h-l 冷却水穿过该位置处时表面温度较低(600℃左 70 …1.6m3hl E600 -2.1m3h 右).Leocadio等的认为冷却时初始表面温度对换 赵500 热系数与表面温度变化规律有重要影响. 图8为不同冷却位置处的换热系数比与表面温 200 度的关系.由上述分析可知,在0~70mm内水流量 100 对对流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度关系没影响,但换热系 20406080100120140160180 数值不同.这表明距离驻点70mm处,水流量对换 时间s 热系数比H心随表面温度变化规律没影响,如 图6不同水流量时冲击驻点处的实测温降曲线 图8(a)所示.从图8(b)中可以看出:在210mm位 Fig.6 Measured cooling curves at the stagnation line at different wa- 置处,表面温度大于450℃时,随着水流量的增加, ter flow rates 换热系数比值增大;表面温度为200~450℃,水流 20000 17500 --09m3h-4 --0.9m3.hl 17500 --1.6m3-h-4 15000 -1.6m3h1 15000 -2.1mh 4-2.1m3.h 12500 12500 10000 10000 7500 7500 5000 5000 2500 2500 100 200300400500600700800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表面洱度℃ 表面温度℃ 15000 --0.9m3-h 12500 -1.6m3.h- 4-2.1m3.h-l 10000 7500 5000 2500 06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表面温度心 图7距离驻点不同位置处不同水流量下对流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度的关系:(a)d=0mm:(b)d=70mm:(c)d=210mm Fig.7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water flow rates and at different locations:(a)d=0 mm:(b)d=70mm:(e)d=210mm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4 卷 图 5 对流换热系数比与表面温度的关系 Fig. 5 Vari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atio with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图 6 不同水流量时冲击驻点处的实测温降曲线 Fig. 6 Measured cooling curves at the stagnation line at different wa￾ter flow rates 图 7 距离驻点不同位置处不同水流量下对流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度的关系: ( a) d = 0 mm; ( b) d = 70 mm; ( c) d = 210 mm Fig. 7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water flow rates an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 a) d = 0 mm; ( b) d = 70 mm; ( c) d = 210 mm 不同位置处的不同水流量对流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度 关系,如图 7 所示. 从图 7( a) 中可以看出: 不同水 流量条件下,冲击区驻点处的对流换热系数随表面 温度变化曲线趋于一致,表明水流量对对流换热系 数与表面温度变化规律没影响. 在距离驻点 70 mm 处,对流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冲击区 驻点处的规律相同; 但在距离驻点 210 mm 处,不同 水流量下对流换热系数随表面温度的变化曲线略有 差异. 表面温度大于 450 ℃ 时,对流换热系数随表 面温度降低而升高,随着水流量( 0. 9 ~ 2. 1 m3 ·h - 1 ) 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增大. 值得注意是,水流量为 2. 1 m3 ·h - 1 时,冷却水穿过 210 mm 位置处时表面温 度较高( 700 ℃ ) ; 而水流量为 0. 9 ~ 2. 1 m3 ·h - 1 时, 冷却水穿过该位置处时表面温度较低( 600 ℃ 左 右) . Leocadio 等[15]认为冷却时初始表面温度对换 热系数与表面温度变化规律有重要影响. 图 8 为不同冷却位置处的换热系数比与表面温 度的关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 0 ~ 70 mm 内水流量 对对流换热系数与表面温度关系没影响,但换热系 数值不同. 这表明距离驻点 70 mm 处,水流量对换 热系 数 比 H70 随表面温度变化规律没影响,如 图 8( a) 所示. 从图 8( b) 中可以看出: 在 210 mm 位 置处,表面温度大于 450 ℃ 时,随着水流量的增加, 换热系数比值增大; 表面温度为 200 ~ 450 ℃,水流 ·142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