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其才,后几乎圣叹者,不能掩其美。批小说之文,原不自圣叹创,批小说之派,却又自 圣叹开也。(39)《小说丛话》录于定一论金圣叹评《水浒》读法云“若无圣叹之读法评 语,则读《水浒》毕竟是吃苦事",(40)其褒扬之意也是明显的。不过,黄人在《〈小 说林〉发刊词》中却批评说:“《水浒》本不诲盜,《石头》亦不诲淫。李贽、金喟强作 解事,所谓买椟还珠者。《石头》诸评,更等诸郐下矣"。(4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 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似乎预示了金圣叹及其小说评点在20世纪的不同寻常的命运。 建国前有关金圣叹文学思想的近三十篇各类论文,有半数以上是关于其小说评点的。除 吴庸等个别人否认金圣叹为才子外,(42)绝大部分学者对金圣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金圣叹也被冠以怪杰”、“小说界功人”、幽默批评家”、“才子”、“批仙等称号。1932年 隋树森在《国闻周报》第9卷第24至26期分期发表了《金圣叹及其文学评论》。这是金圣 叹小说理论硏究中较有学术价值的力作。文章对金圣叹之重视俗文学、论淫书、论诗文 之弊、论创作以及对《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品评等诸多问题进行了 深入的分析,对金圣叹评点小说与戏曲的原因、方法以及贡献等问题也都作了细致的梳 理,主张应该重新认识金圣叹其人其说,并给予了较高评价,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学术 影响。此后,余灵扬、耳耶、周木斋、周参、韩庭棕、颠公等人都曾撰专文硏究金氏的 小说评点。这其中,韩庭棕的两篇论文值得注意。他的《金圣叹底的几个主要文艺观》 文将金圣叹的文艺观念总结为抒情的文艺”、“真的文艺、“剀创造的文艺、“通俗的文 艺和载道的文艺,以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来阐述金圣叹文艺思想的倾向十分明显。 (43)在《金圣叹的文艺创作论》一文中,他除了对金圣叹的文艺创作论作了剖析外, 还对其中的许多概念或术语如“缘故(或交涉)、“别眼”(或灵眼)、“灵手”(或妙 手)、布想与行文”、‘储材与格物"、‘相题与摔题”、落笔与换笔″等,也作了比较新颖的 现代阐释。(44)1934年出版的陈登原的《金圣叹传》以评传形式研究了金圣叹其人其 作,在材料的爬梳与考证上也颇有可观之处。三、四十年代,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 评》和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两书则都将金圣叹放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 长河中加以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建国后到新时期开始,由于政治运动的需要,金圣叹及其小说评点开始受到批判。在 五十年代,何满子的《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和霍松林的 《金圣叹批改〈西厢记〉的反动意图》一文分别是对金圣叹小说批评与戏曲批评进行政 治批判的重火力,(45)何满子在其著作中称金圣叹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宿命 论的虚无主义者;称其评点为“诡辩论”;称其评点生涯为“票友人生”,对其形式主义”的 艺术观以及评改《水浒》的“伎俩与“毒害作了政治批判。在解放后到新时期的有关金圣 叹的70多篇文章中,有四分之三的文章是适应政治斗争需要的批判文章,大多围绕"哭庙 案”、“腰斩《水浒》"等问题作政治发挥,学术价值不大,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 金圣叹及其小说理论研究中政治与学术共谋的特点。这其间,象刘世德的《金圣叹的生 年》、傅懋勉的《金圣叹论"那辗ˆ》和《金圣叹论夸张》、王俊年的《应该实事求是地评 价金圣叹》等这样平和的学术性探讨的专文,(46)在当时的特殊时代氛围中可以说是 凤毛鳞角了。 新时期以来的金圣叹研究,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张国光。他的《〈水浒〉与金圣叹研究》 中州书画社,1981年)以及一系列论述金圣叹及其小说评点的专文,(47)从正面高 度评价了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成就,并从中国小说理论历史发展的过程来考察金圣叹的历 史地位,将金圣叹的《水浒》评点不仅看成是中国评点派文论的代表,而且是世界小说 理论史和世界文论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要求重新评价金圣叹及其历史地位,其观点在 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学术轰动效应 在新时期到世纪末有关金圣叹的近二百多篇各类研究论文中,涉及到金圣叹小说评点或 小说批评理论的文章有一百四十多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特别关 注。总的来看,八十年代早中期的研究不少集中在对金圣叹其人其说的如何评价上,其 最初的意识形态斗争痕迹还比较明显,此后,淡化意识形态斗争并逐步走向正常的学术 研究轨道的趋势则越来越清晰,并开始取得可观的成绩。诸如金圣叹的文事观、小说鉴 赏观、文学典型观、《水浒》评改动机、批评方法论、人物"性格¨说、艺术神经论、文学 鉴赏论、情节论、“动心说"、关于小说视点变化的见解、“格物"论、忠恕论、“因缘生 法论、形象塑造方法论、性格论的内在结构、创作灵感论;等等,大到对金圣叹叙事美 学的整体把握,小到对正笔与闲笔"、“灵眼觑见”与“灵手捉住'这些概念或术语的辨析 都有学者论及。其中谈论较多的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的“人物性格"论。例如,黄天骥对金 圣叹小说创作论中的性格化问题作了发掘;(48)郭瑞将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说看作是中其才,后几乎圣叹者,不能掩其美。批小说之文,原不自圣叹创,批小说之派,却又自 圣叹开也”。(39)《小说丛话》录于定一论金圣叹评《水浒》读法云“若无圣叹之读法评 语,则读《水浒》毕竟是吃苦事”,(40)其褒扬之意也是明显的。不过,黄人在《〈小 说林〉发刊词》中却批评说:“《水浒》本不诲盗,《石头》亦不诲淫。李贽、金喟强作 解事,所谓买椟还珠者。《石头》诸评,更等诸郐下矣”。(4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 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似乎预示了金圣叹及其小说评点在20世纪的不同寻常的命运。 建国前有关金圣叹文学思想的近三十篇各类论文,有半数以上是关于其小说评点的。除 吴庸等个别人否认金圣叹为“才子”外,(42)绝大部分学者对金圣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金圣叹也被冠以“怪杰”、“小说界功人”、“幽默批评家”、“才子”、“批仙”等称号。1932年, 隋树森在《国闻周报》第9卷第24至26期分期发表了《金圣叹及其文学评论》。这是金圣 叹小说理论研究中较有学术价值的力作。文章对金圣叹之重视俗文学、论淫书、论诗文 之弊、论创作以及对《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品评等诸多问题进行了 深入的分析,对金圣叹评点小说与戏曲的原因、方法以及贡献等问题也都作了细致的梳 理,主张应该重新认识金圣叹其人其说,并给予了较高评价,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学术 影响。此后,余灵扬、耳耶、周木斋、周参、韩庭棕、颠公等人都曾撰专文研究金氏的 小说评点。这其中,韩庭棕的两篇论文值得注意。他的《金圣叹底的几个主要文艺观》 一文将金圣叹的文艺观念总结为“抒情的文艺”、“真的文艺”、“创造的文艺”、“通俗的文 艺”和“载道的文艺”,以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来阐述金圣叹文艺思想的倾向十分明显。 (43)在《金圣叹的文艺创作论》一文中,他除了对金圣叹的文艺创作论作了剖析外, 还对其中的许多概念或术语如“缘故(或交涉)”、“别眼”(或灵眼)、“灵手”(或妙 手)、“布想与行文”、“储材与格物”、“相题与捽题”、“落笔与换笔”等,也作了比较新颖的 现代阐释。(44)1934年出版的陈登原的《金圣叹传》以评传形式研究了金圣叹其人其 作,在材料的爬梳与考证上也颇有可观之处。三、四十年代,方孝岳的《中国文学批 评》和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两书则都将金圣叹放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 长河中加以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建国后到新时期开始,由于政治运动的需要,金圣叹及其小说评点开始受到批判。在 五十年代,何满子的《论金圣叹评改水浒传》(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和霍松林的 《金圣叹批改〈西厢记〉的反动意图》一文分别是对金圣叹小说批评与戏曲批评进行政 治批判的重火力,(45)何满子在其著作中称金圣叹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宿命 论的虚无主义者”;称其评点为“诡辩论”;称其评点生涯为“票友人生”,对其“形式主义”的 艺术观以及评改《水浒》的“伎俩”与“毒害”作了政治批判。在解放后到新时期的有关金圣 叹的70多篇文章中,有四分之三的文章是适应政治斗争需要的批判文章,大多围绕“哭庙 案”、“腰斩《水浒》”等问题作政治发挥,学术价值不大,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 金圣叹及其小说理论研究中政治与学术共谋的特点。这其间,象刘世德的《金圣叹的生 年》、傅懋勉的《金圣叹论“那辗”》和《金圣叹论夸张》、王俊年的《应该实事求是地评 价金圣叹》等这样平和的学术性探讨的专文,(46)在当时的特殊时代氛围中可以说是 凤毛鳞角了。 新时期以来的金圣叹研究,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张国光。他的《〈水浒〉与金圣叹研究》 (中州书画社,1981年)以及一系列论述金圣叹及其小说评点的专文,(47)从正面高 度评价了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成就,并从中国小说理论历史发展的过程来考察金圣叹的历 史地位,将金圣叹的《水浒》评点不仅看成是中国评点派文论的代表,而且是世界小说 理论史和世界文论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要求重新评价金圣叹及其历史地位,其观点在 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学术轰动效应。 在新时期到世纪末有关金圣叹的近二百多篇各类研究论文中,涉及到金圣叹小说评点或 小说批评理论的文章有一百四十多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特别关 注。总的来看,八十年代早中期的研究不少集中在对金圣叹其人其说的如何评价上,其 最初的意识形态斗争痕迹还比较明显,此后,淡化意识形态斗争并逐步走向正常的学术 研究轨道的趋势则越来越清晰,并开始取得可观的成绩。诸如金圣叹的“文事观”、小说鉴 赏观、文学典型观、《水浒》评改动机、批评方法论、人物“性格”说、艺术神经论、文学 鉴赏论、情节论、“动心说”、关于小说视点变化的见解、“格物”论、“忠恕”论、“因缘生 法”论、形象塑造方法论、性格论的内在结构、创作灵感论;等等,大到对金圣叹叙事美 学的整体把握,小到对“正笔”与“闲笔”、“灵眼觑见”与“灵手捉住”这些概念或术语的辨析, 都有学者论及。其中谈论较多的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的“人物性格”论。例如,黄天骥对金 圣叹小说创作论中的性格化问题作了发掘;(48)郭瑞将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说看作是中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