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2+2S20号-=2Ir+S(0g 标定时应注意控制的条件是 L.开始滴定的酸度以0.8~1.0mol/LHC为宜,酸度高可提高反应速率,但太高1易 被空气氧化,遣成较大的标定误差。 2.由于KCr2O,与KI的反应速率较慢,故应在暗处放置一定时间,再用N2S2()标 准溶液滴定。若以KIO3为基准物标定NaSO溶液则不必。 ·标定时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但加人不宜过早,应先用Na2S,O溶液滴定至溶液 呈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溶液,用NSO溶液继续滴定到蓝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淀 粉指示剂加人太早,大量的12与淀粉结合成蓝色物质,这部分磺不易与N?SO反应。 将提纯后的硫酸铜试样溶解于水中,加入H2S),和过量的K1溶液,铜离子与过量KI 作用,释出等量的碘,用NSO标准溶液滴定释出的碘,即可求出锅含址。 反应式为: 2Cu2++41--2Cul↓+12 12+252(0月—21+5(0g 加入过量K1,Cu+的还原趋于完全。山于Cul沉淀强刻地吸附2,使测定结果偏低,故在 滴定近终点时,加人适量KCNS。 使Cul(Ke=1.1×10-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Ke=4,8×10B),释放出被吸附的12,反应生成的又可利用,可以使用较少的K1而 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CuI+SN·w-uSCN↓+I SCN只能在近终点时加人。香则有可能直接还原一价铜离子,使结果偏低 6Cu2++7SCN+4H20 -6CUSCN+SO +HCN+7H 也可避免有少量的12被CNS还原。 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3.3一4.0范围内,若pH值高于4,二价铜离子发生水解,使反 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期】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 (Cu 化此反应 使结果偏高 Fe3+能氧化I析出,可用NH,HF2掩蔽,NH,HF2又是缓冲剂,使溶液pH值保 持在3.3一4.0. (三)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钢中铁舍量 在稀酸性溶液中,下+与CNS生成红色配合物溶液 Fe+nCNS→[Fc(CNS),] 血红色 Fe3+浓度越大,红色越深。 当一束波长一定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被吸收的分光和溶液的浓度,溶液的厚度及 人射光的强度等因素有关。 为溶液的浓度:b为溶液的厚度:16为入射光的强度1为透过溶液后光的强度。 根据实验证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 正比,这就是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1g(lo/I)=ebe 式中,1g(16/)表示光线通过溶液时被吸收的程度,称为“吸光度”,也叫“光密度”或“消 光度”e是一个带量,称为吸光系数。如将R(1)用A表示,划上式可以写成: A-Eb 因此,当b一定时,吸光度A和溶液浓度c呈直线关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