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威,就看诸葛亮用什么方式提拔了。若象高祖、先帝一样扶其上马,并送上一程的话,魏延 纵使不服气的话,那种内耗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要小的多。等到姜维北伐中原的时候, 若有魏延等辅佐的话,就不会孤掌难鸣了。而诸葛亮明知却不为,到底是因为什么?来不及 了?怕不是这么回事吧。连司马懿与蜀使谈天仅凭食少事烦一句话都猜出诸葛亮活不长,孔 明岂能想不到。 是因诸葛亮的地位所决定的。皇帝是后主刘禅,天下不是诸葛家的!诸葛亮深知军 权的重要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诸葛亮摄一国之政,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武候以坦荡胸怀,立了一代君臣师表。但不能保 证别人也如此。姜维后来也做的不差,足见诸葛亮有相当的眼力。但诸葛亮不能代行君事, 登台拜帅,把一国之事托与他人。这是蜀国之主刘禅应该做的事情,但刘禅没做!刘禅是 个宽厚之主,却不是个明君。祖上做的、父亲教的,是一样没学会。今天我们只看见了手摇 羽扇神采飞扬的诸葛亮,而那时的孔明得处处谨慎,日日思虑。诸葛亮不是完人,更不是神 周公式的流言可以让其粉身碎骨!诸葛亮以其诚、公,对得起刘备,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 他的家人与朋友僚属,也对得起他自己,无愧于生平的抱负。当一回事后专家,在所有情 况都已知下,叩心自问,你能比诸葛亮做的更好,把蜀军平安送回家?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诸葛亮可以不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但就凭其鞠其躬,尽 其瘁,出师未捷而身先死,就可名垂华夏。风雨沧桑洗历史,诸葛武候做个正直、智慧、善 良的人,终有后人来凭吊。 第六篇: 诸葛亮为何六出岐山 作者:张智杰 诸葛亮骚扰敌人以消耗敌人的战略思想一一诸葛亮为何六出岐山 诸葛亮北伐曹魏之战,是由弱者主动向强者发动的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有争议的战 争,对于这场战争,有人认为是妄动干戈:有人觉得是“穷兵黩武”,还有人觉得是自取灭 亡。我觉得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诸葛亮北伐并非是妄动干戈,而是待机北伐。如第一次北伐(公元228年春) 之机是: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继位后大兴宫殿,百姓有怨言,且司马懿被贬家中;226年 8月吴国攻打江夏,后又攻打襄阳:孟达暗中欲起兵投靠蜀国。第二次(公元228年冬) 北伐的背景是魏中诈降计,曹休出兵伐吴大败,曹魏大军南下,后防空虚。第三次北伐之机 (公元229年春)是:二次北伐刚结東又立刻发动攻击,可收奇袭之效。正所谓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第四次北伐(公元231年)的背景是:230年曹真大军伐蜀,因大雨等因素折回: 同年孙权派兵攻打合肥。第五次北伐(公元234年)之机是233年吴国攻打合肥新城,234 年5月孙权应蜀国之约,发兵分三路攻魏。可见,诸葛亮北伐不是乘敌内患(如第一次北伐), 就是乘敌无备(如第三次北伐);不是乘敌兵力东下,关中空虚之机(如第二、第四次北伐), 就是因与吴国联合出兵、互为犄角之时(如第五次北伐)。更何况,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蜀 军山战能力胜过魏军,在山区正面对决胜算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一直躲在城塞里不 肯出战的原因之一)。因此,妄动干戈纯属无稽之谈。 其次,诸葛亮北伐并非是“穷兵黩武”,而是得到群众的拥护。诸葛亮为谋求统 而进行北伐,符合当时群众的愿望,因此即使连年用兵,北伐没有成功,但百姓仍然信任他 支持他,并没有要他下台。更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在北伐的同时,善于治国,能够“抚百 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使得蜀国国内井然,出现了“田畴僻,仓廪实威,就看诸葛亮用什么方式提拔了。若象高祖、先帝一样扶其上马,并送上一程的话,魏延 纵使不服气的话,那种内耗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要小的多。等到姜维北伐中原的时候, 若有魏延等辅佐的话,就不会孤掌难鸣了。而诸葛亮明知却不为,到底是因为什么?来不及 了?怕不是这么回事吧。连司马懿与蜀使谈天仅凭食少事烦一句话都猜出诸葛亮活不长,孔 明岂能想不到。 是因诸葛亮的地位所决定的。皇帝是后主刘禅,天下不是诸葛家的!诸葛亮深知军 权的重要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诸葛亮摄一国之政,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武候以坦荡胸怀,立了一代君臣师表。但不能保 证别人也如此。姜维后来也做的不差,足见诸葛亮有相当的眼力。但诸葛亮不能代行君事, 登台拜帅,把一国之事托与他人。这是蜀国之主刘禅应该做的事情,但刘禅没做!刘禅是一 个宽厚之主,却不是个明君。祖上做的、父亲教的,是一样没学会。今天我们只看见了手摇 羽扇神采飞扬的诸葛亮,而那时的孔明得处处谨慎,日日思虑。 诸葛亮不是完人,更不是神。 周公式的流言可以让其粉身碎骨!诸葛亮以其诚、公,对得起刘备,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 他的家人与朋友僚属,也对得起他自己,无愧于生平的抱负。 当一回事后专家,在所有情 况都已知下,叩心自问,你能比诸葛亮做的更好,把蜀军平安送回家?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诸葛亮可以不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但就凭其鞠其躬,尽 其瘁,出师未捷而身先死,就可名垂华夏。风雨沧桑洗历史,诸葛武候做个正直、智慧、善 良的人,终有后人来凭吊。 第六篇: 诸葛亮为何六出岐山 作者:张智杰 诸葛亮骚扰敌人以消耗敌人的战略思想——诸葛亮为何六出岐山 诸葛亮北伐曹魏之战,是由弱者主动向强者发动的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有争议的战 争,对于这场战争,有人认为是妄动干戈;有人觉得是“穷兵黩武”,还有人觉得是自取灭 亡。我觉得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诸葛亮北伐并非是妄动干戈,而是待机北伐。如第一次北伐(公元 228 年春) 之机是: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继位后大兴宫殿,百姓有怨言,且司马懿被贬家中;226 年 8 月吴国攻打江夏,后又攻打襄阳; 孟达暗中欲起兵投靠蜀国。第二次(公元 228 年冬) 北伐的背景是魏中诈降计,曹休出兵伐吴大败,曹魏大军南下,后防空虚。第三次北伐之机 (公元 229 年春)是:二次北伐刚结束又立刻发动攻击,可收奇袭之效 。正所谓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第四次北伐(公元 231 年)的背景是:230 年曹真大军伐蜀,因大雨等因素折回; 同年孙权派兵攻打合肥。第五次北伐(公元 234 年)之机是 233 年吴国攻打合肥新城,234 年 5 月孙权应蜀国之约,发兵分三路攻魏。可见,诸葛亮北伐不是乘敌内患(如第一次北伐), 就是乘敌无备(如第三次北伐);不是乘敌兵力东下,关中空虚之机(如第二、第四次北伐), 就是因与吴国联合出兵、互为犄角之时(如第五次北伐)。更何况,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蜀 军山战能力胜过魏军,在山区正面对决胜算非常大(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一直躲在城塞里不 肯出战的原因之一)。因此,妄动干戈纯属无稽之谈。 其次,诸葛亮北伐并非是“穷兵黩武”,而是得到群众的拥护。诸葛亮为谋求统一 而进行北伐,符合当时群众的愿望,因此即使连年用兵,北伐没有成功,但百姓仍然信任他、 支持他,并没有要他下台。更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在北伐的同时,善于治国,能够“抚百 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使得蜀国国内井然,出现了“田畴僻,仓廪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