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共产党别无选择地选择了苏联模式,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在当时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苏联模式毕竞不是至善至美的,更不是为新中国量身订做 的。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苏联模 式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后,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以 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 也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和 措施,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遇严重挫折。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 产力。1956年党的八大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迎接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上述正确 认识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1957年以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有进一步提升为这个股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化大革命”,以它特有的方式, 把全国上下的一切全搞乱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再次遭到了极其严重的冲击和破 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 在10年动乱中,由于各种关系的颠倒,经济发展战略的严重扭曲,发展比例 严重失调,不仅使整个四化建设目标落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赶上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的战略变为泡影,而且使整个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和破坏,给中 华的振兴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1957~1965年,是战后世界经济在全面恢复的基础上准备向更新、 更高境界开拓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由于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无限 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科学和客观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大炼 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各地虚报高产、竞放“高产卫星”。工业上提出“以钢为纲”、“钢铁升帐”。导致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8 共产党别无选择地选择了苏联模式,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在当时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苏联模式毕竟不是至善至美的,更不是为新中国量身订做 的。1953 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苏联模 式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后,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以 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关 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 也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和 措施,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遇严重挫折。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 产力。1956 年党的八大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迎接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上述正确 认识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1957 年以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有进一步提升为这个股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化大革命”,以它特有的方式, 把全国上下的一切全搞乱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再次遭到了极其严重的冲击和破 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 在 10 年动乱中,由于各种关系的颠倒,经济发展战略的严重扭曲,发展比例 严重失调,不仅使整个四化建设目标落空,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赶上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的战略变为泡影,而且使整个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和破坏,给中 华的振兴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1957~1965 年,是战后世界经济在全面恢复的基础上准备向更新、 更高境界开拓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由于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无限 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科学和客观规律,发动了“大跃进”、大炼 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各地虚报高产、竞放“高产卫星”。工业上提出“以钢为纲”、“钢铁升帐”。导致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