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4年第1期 王奎明,等“中国式”邻避运动核心议题探析 27 如果政府要在德住宅阳近建一个有可能有污染的设施(如较圾处理厂、发电厂),您的态度是以下哪种 ■建就建,无所谓 ■有足够经济补偿,可以同意 ■说不请,看设施污染程度 口有多少经济补偿都不同意 图1民众对于经济补偿的态度 2.环保知识认知 民众对于邻避设施的抵触程度受到其对邻避设施潜在风险的认知程度的影响,而风险认知主 要是一种心理认知,是民众风险认知的核心内容⑧。由于本项全国规模的研究并未着眼于某一具 体邻避设施,所以无法对于邻避设施风险认知进行直接调查。但是,笔者认为资讯发达的现代社 会,心理认知可以通过环保知识的认知水平体现。正如台湾学者何纪芳研究发现民众资讯或知识 与其对于邻避设施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 假设二:民众环保知识认知度越高,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强 说不清,不知道 非常不了解 口您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了解 多少 不了解 ■您对气候变暖有多少了解 了解一些 口您对P2.5有多少了解 非常了解 20 40 60 680 图2民众环保知识认知 对于环保知识的考察,数据表明,民众对环保基本知识的认知度不容乐观,较高认知度仅限 于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原因等常识性部分。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特别设计的对于PM2.5认知的 题目,虽然今年雾霾天气席卷我国数十城市,且各类媒体都对于雾霾天气特别是PM2.5给予了 极高关注度,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民众对于PM2.5认知度不高,54.8%表示不了解或者非常不 了解。 3.环保意识 邻避运动的出现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衍生品,“是民众权利意识觉醒的结果”,①从邻避运动本身 来看,这是民众环保意识提高的必然结果。正如Ruth所言:“民众不断上升的公众环保意识、恐 惧、道德和伦理问题等是邻避多样化和广泛的原因。”®当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遇到邻避设施的时 候,民众“邻避态度的发展不需要任何行政面的、技术面的或经济面的理性知识,仅仅是转化为了 Robin Gregory,"Howard Kunreuther.Successful Siting Incentives".Civil Engineering,1990.60(4):73-75. ⑥何纪芳,李永展:《都市服务设施接受意恩与影响因子之探讨》,《建筑学报》1996年第19期:第27页-53页。 ⑦管在高:《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管理学刊》2010年第6期:第58页一62页。 Ruth Burnice Mckay."Consequential Utilitarianism:Addressing Ethical Deficienciess in the Municipal Landfill Siting Proces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e,2000,26(4):289-306.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014年第1期 王奎明,等 “中国式”邻避运动核心议题探析 图1 民众对于经济补偿的态度 2.环保知识认知 民众对于邻避设施的抵触程度受到其对邻避设施潜在风险的认知程度的影响,而风险认知主 要是一种心理认知,是民众风险认知的核心内容瑏瑥。由于本项全国规模的研究并未着眼于某一具 体邻避设施,所以无法对于邻避设施风险认知进行直接调查。但 是,笔 者 认为资讯发 达的 现代社 会,心理认知可以通过环保知识的认知水平体现。正如台湾学者何纪芳研究发现民众资讯或知识 与其对于邻避设施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瑏瑦 假设二:民众环保知识认知度越高,参与邻避抗争的意愿越强 图2 民众环保知识认知 对于环保知识的考察,数据表明,民众对环保基本知识的认知度不容乐观,较 高 认 知 度 仅 限 于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原因等常识性部分。值得 关 注 的 是,我们特别设计的对于 PM2.5认 知 的 题目,虽然今年雾霾天气席卷我国数十城市,且各类媒体都对于雾霾天气特别是 PM2.5 给 予 了 极高关注度,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民众对于 PM2.5认 知 度 不 高,54.8%表示不了解或者非常不 了解。 3.环保意识 邻避运动的出现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衍生品,“是民众权利意识觉醒的结果”,瑏瑧从邻避运动本身 来看,这是民众环保意识提高的必然结果。正 如 Ruth所 言:“民 众 不 断 上 升的公众环 保意识、恐 惧、道德和伦理问题等是邻避多样化和广泛的原因。”瑏瑨当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遇到邻避设施的时 候,民众“邻避态度的发展不需要任何行政面的、技术面的或经济面的理性知识,仅仅是 转化为了 72 瑏瑥 瑏瑦 瑏瑧 瑏瑨 RobinGregory,“HowardKunreuther.SuccessfulSitingIncentives”.CivilEngineering,1990,60(4):73 -75. 何纪芳,李永展:《都市服务设施接受意愿与影响因子之探讨》,《建筑学报》1996年第19期:第27页-53页。 管在高:《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管理学刊》2010年第6期:第58页-62页。 RuthBurniceMckay.“ConsequentialUtilitarianism:AddressingEthicalDeficienciessintheMunicipalLandfillSiting Process”.JournalofBusinessEthice,2000,26(4):289-30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