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单一环境感应系统 以美国传统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整零¨模式是典型的单一环境感应供应链系统。如图1所 示:整车企业对在业务上围绕其左右的零部件制造商、加工服务企业具有实际上的垂直权限 (垂直体系),这种关系形成于“整零”企业间传统的商业合作,零部件企业作为配套、辅助企业 采取“寄居策略”依附主导企业(整车企业)的制造活动。垂直体系接近纵向一体化的紧实合作 关系,动力系统、电气系统、零部件系统、车架系统等供应商为了这种依附型的商业关系投入了 大量的规模化专用性资产,固化的垂直分工合作实质上是一种因为高资产专用性所导致的“套 牢”机制。垂直体系下的“整零”模式意味着整车企业是环境压力的唯一感受者(图1中用虚线 框示意的环境压力),环境压力包括资源、生态、公众、竞争者以及法律规制等压力体系 ( pressure system)。作为环境压力的唯一感受者,整车企业如果制定了诸如增进汽车引擎功效、 使用替代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硏发决策,其他零部件或配套服务供应商则作为环境压力信号 的被动接受者给予配合实施。在垂直体系下的固化分工协作中,零部件企业主要服务于整车企 业的生产计划,并不产生与外部竞争环境进行信息或业务交流的强烈动机,过度专注于传统业 务导致零部件供应商、动力和车架设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支持非常有限。以通用汽 车在20世纪90年代的EVl纯电动汽车开发项目为例,因为该项目主要是围绕电池系统而非燃 料引擎构建的,因此通用汽车超过一个世纪所固有的规模化技术与制造优势(传统的供应链系 统支持能力)无法被应用于EV1项目上。垂直体系下的“整零”模式尽管具有分工协作的特征, 但在面对EV1项目这种需要综合协同的系统创新时,出于对成本与技术风险的考虑,各方合作 意愿并不充分,通用汽车在损失了10亿美元的实验室花费后宣布EV1项目终止。 (二)独立环境感应系统 欧洲整车厂商与美国传统规模型车企、日本企业相比,其生产体系较为开放。基于区域性 或传统性的松散式合作契约,整车企业与零配件、服务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行化的制造体 系,该体系建立在制造系统或模块外包基础之上,利益关系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协调平衡 的。从制度特征上看,松散式合作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较高,系统供应商、模块供应商、零 配件及配套服务企业在整车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系统之外,常常屈从于更为有利的外部商业机 会,从而弱化当前的区域性合作。如图2所示:整车企业、系统或模块供应商、零配件及配套服务 企业等都是分布在汽车产业链上的独立主体,各自根据所处的产业竞争环境做出独立的经营 决策。虽然系统供应商、模块供应商、零配件企业有着共同的主导服务目标——一整车企业,但绝 非意味着一种稳定的基于制造流程的协作,甚至在研发、零配件加工、配套服务方面的竞争关 系(陈芳和眭纪刚,2015; Gereffi,1999)。欧洲整车厂商主要通过招标的方式,从零配件企业择 优购买产品,在此过程中整车厂商仅通过产品质量检查、论证和强制性技术标准来保证零配件 或功能模块的质量。因此,对图2中的不同参与主体而言,各自均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独立地调 整着自己的策略行为,这种具有独立环境感应特征的“整零”模式必然造成整车企业在开发新 能源汽车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从松散的供应链协作中获得的技术与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德国车 企的电池系统开发所遇到的瓶颈便是典型的例子:德国整车企业、零配件供应商在电机、电池、 电控系统等电驱动技术领域各自拥有大量的尖端创新技术,诸如领先国际水平的锂陶瓷电池 技术,但相互间主要体现为独立的市场竞争关系,且凭借各自技术优势嵌入到美、日、法等国的 汽车或电池产业体系中(“跨供应链效应”)( Koskue,2010;BMWi,2010),这便导致技术与资金 在本国汽车制造体系内的专用性沉淀水平较低、价值链粘结效应较弱,这直接导致企业在开发 清洁动力系统时,面临着技术、成本与市场的三重不确定。例如,德国多数车企至今依然采用传 统的车用尿素溶液来控制尾气排放,而车用尿素溶液的使用会随着排量的增加而增加,尾气减 34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39卷第11期)(一)单一环境感应系统 以美国传统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整零”模式是典型的单一环境感应供应链系统。如图1所 示:整车企业对在业务上围绕其左右的零部件制造商、加工服务企业具有实际上的垂直权限 (垂直体系),这种关系形成于“整零”企业间传统的商业合作,零部件企业作为配套、辅助企业 采取“寄居策略”依附主导企业(整车企业)的制造活动。垂直体系接近纵向一体化的紧实合作 关系,动力系统、电气系统、零部件系统、车架系统等供应商为了这种依附型的商业关系投入了 大量的规模化专用性资产,固化的垂直分工合作实质上是一种因为高资产专用性所导致的“套 牢”机制。 垂直体系下的“整零”模式意味着整车企业是环境压力的唯一感受者(图1中用虚线 框示意的环境压力),环境压力包括资源、生态、公众、竞争者以及法律规制等压力体系 (pressure system)。作为环境压力的唯一感受者,整车企业如果制定了诸如增进汽车引擎功效、 使用替代能源、节能减排等绿色研发决策,其他零部件或配套服务供应商则作为环境压力信号 的被动接受者给予配合实施。在垂直体系下的固化分工协作中,零部件企业主要服务于整车企 业的生产计划,并不产生与外部竞争环境进行信息或业务交流的强烈动机,过度专注于传统业 务导致零部件供应商、动力和车架设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支持非常有限。以通用汽 车在20世纪90年代的EV1纯电动汽车开发项目为例,因为该项目主要是围绕电池系统而非燃 料引擎构建的,因此通用汽车超过一个世纪所固有的规模化技术与制造优势(传统的供应链系 统支持能力)无法被应用于EV1项目上。垂直体系下的“整零”模式尽管具有分工协作的特征, 但在面对EV1项目这种需要综合协同的系统创新时,出于对成本与技术风险的考虑,各方合作 意愿并不充分,通用汽车在损失了10亿美元的实验室花费后宣布EV1项目终止。 (二)独立环境感应系统 欧洲整车厂商与美国传统规模型车企、日本企业相比,其生产体系较为开放。基于区域性 或传统性的松散式合作契约,整车企业与零配件、服务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行化的制造体 系,该体系建立在制造系统或模块外包基础之上,利益关系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协调平衡 的。从制度特征上看,松散式合作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较高,系统供应商、模块供应商、零 配件及配套服务企业在整车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系统之外,常常屈从于更为有利的外部商业机 会,从而弱化当前的区域性合作。如图2所示:整车企业、系统或模块供应商、零配件及配套服务 企业等都是分布在汽车产业链上的独立主体,各自根据所处的产业竞争环境做出独立的经营 决策。虽然系统供应商、模块供应商、零配件企业有着共同的主导服务目标——整车企业,但绝 非意味着一种稳定的基于制造流程的协作,甚至在研发、零配件加工、配套服务方面的竞争关 系(陈芳和眭纪刚,2015;Gereffi,1999)。欧洲整车厂商主要通过招标的方式,从零配件企业择 优购买产品,在此过程中整车厂商仅通过产品质量检查、论证和强制性技术标准来保证零配件 或功能模块的质量。因此,对图2中的不同参与主体而言,各自均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独立地调 整着自己的策略行为,这种具有独立环境感应特征的“整零”模式必然造成整车企业在开发新 能源汽车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从松散的供应链协作中获得的技术与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德国车 企的电池系统开发所遇到的瓶颈便是典型的例子:德国整车企业、零配件供应商在电机、电池、 电控系统等电驱动技术领域各自拥有大量的尖端创新技术,诸如领先国际水平的锂陶瓷电池 技术,但相互间主要体现为独立的市场竞争关系,且凭借各自技术优势嵌入到美、日、法等国的 汽车或电池产业体系中(“跨供应链效应”)(Koskue,2010;BMWi,2010),这便导致技术与资金 在本国汽车制造体系内的专用性沉淀水平较低、价值链粘结效应较弱,这直接导致企业在开发 清洁动力系统时,面临着技术、成本与市场的三重不确定。例如,德国多数车企至今依然采用传 统的车用尿素溶液来控制尾气排放,而车用尿素溶液的使用会随着排量的增加而增加,尾气减 34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39卷第11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