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义,均确述父谈所传;谈说复出于杨何,则杨氏说《易》之家 法,固于此可睹矣。又《史记》述《易》,多举大谊。如《外戚世 家》曰:“《易》基乾坤。”(下云:“《诗》始《关睢》,《书》美厘 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惟婚 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欤?” 此即用古传“君子慎始”之说,与《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夫 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之义合。盖亦杨何之谊也。)又《田敬仲 完世家赞》曰:“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木,幽明远矣,非 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本于《系辞》故知幽明之故”。)《滑稽 传序》引孔子语曰:“《易》以神化,”《太史公自序》曰:“《易》以 道化”,又曰:“《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案《易》 不言五行,故《孟氏易》言阴阳气无箕子,以箕子言五行,《易》言 阴阳、其道各别也。此言《易》著五行,或系杨氏说《易》已以 五行之说参入《周易》故史迁本之。又《易》以道化,盖即孔子 之语小变之。若《易》长于变一语,盖亦以《易》为变易之谊,指 “穷变通久”,“变动不居”诸语言也。)盖均王同《易传》之说,由 杨何以授司马谈,故史迁著之史册。若《律书》以律历通五行八 正之气,并论阴阳之盛衰,《天官书》言天运之变,旁及天人相与 之故,或亦杨氏《易》相传之义。自是以外,有可证古《易》异 字者,于“井渫”及“同明相照”二语。如《天官书》云:“仰则 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足证杨本取法作法类。又云:“是以孔 子论六经,记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 非其人,虽言不著。”此即《系辞》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义,足 证杨本“苟非”作“告非”。均足证杨本之殊于今本。况《史记》 书,又有本《周易》之义为说者。如《楚元王卒世家赞》言“国 之将亡,贤人隐”,即本“天地闭,贤人隐”之义。《留侯世家赞》言 “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即本“精气为物”之义。又《后汉 书·郎颛传》引《易》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二语,或亦即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