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有性世代形成藏卵器和雄器。卵孢子为球形,淡黄色或黄褐色, 生物学:孢子囊的产生要求高湿,如阴雨天或有露水条件下易产生。在干燥 条件下,寿命短,1小时可全部死亡。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孢子囊寿命较长。孢 子囊萌发适温为15T-16℃。 卵孢子萌发以18℃-20℃最适宜。萌发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如土壤过湿、氧 气缺乏不利于萌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但到 第2年时,致病力则明显下降。 此病菌除为害谷子外,尚可为害狗尾草等禾本科植物。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粪肥中或粘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来年播种后,当谷 子幼芽尚未出土时,卵孢子即己萌发,借机槭压力经根、中胚轴或幼芽鞘直接侵 入,菌丝蔓延到生长,重时引起苗枯。轻者,菌丝随着生长点组织的分化而发展, 到达叶片和花序,分别在不同位引起发病,相继出现灰背、白尖、枪杆、白发或 看谷老。空气潮湿时,病叶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在一般条件下可以萌发, 由气孔侵入叶片造成局部性病斑,造成多次重复侵染;但在高湿条件下病菌的孢 子囊也能从谷子的分生组织、分蘖、分枝、幼芽、幼穗、幼叶、幼苗和胚芽上侵 入而形成系统性侵染发病。在系统侵染过程中,卵孢子造成的侵染和孢子囊造成 的侵染在致病症状上并无差异,在后期均能产生卵孢子而越冬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白发病菌以卵孢子侵染幼苗,因此苗期土壤环境和菌源数量对病害发生的 轻重有直接影向。 1.土壤温、湿度 般幼苗2厘米以下最易感病,当长到2.5-3厘米则感病少,3厘米以上就 不易感病:当幼苗处于2厘米以下,土温在11℃—32℃和土壤相对湿度20%-80% 之间均可感病;但以土温19″C—21℃和土壤相对湿度50%(半干土)时感病最重 土壤湿度大于80%就不利于此病发生 2.栽培条件 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因连作地菌源多。试验结果表明,如连作地的发病 为38.3%,轮作1年的发病率为3.7%,轮作2年的发病率为2%,轮作3年 的发病率则为0.5%。 覆土深度与发病亦有关,播种后覆土1厘米地块的发病率为8.2%,覆土5 厘米地块的发病率为41.8%。因为覆土过厚,幼苗出土慢,延长了幼苗被病菌 侵染的时间,所以发病较此外,种子不消毒(种子上粘附卵孢子),或施用了带菌 肥料,均增加了土壤中菌源数量,也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3.品种抗性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也很明显。栽培抗病力低的品种,也是发病重的原因。 (五)防治方法 谷子白发病菌由于生活力强,以及土壤与肥料都能带菌,特别在一些地区多 雨年份的高湿条件下,孢子囊有重复侵染的现象。各地实践证明,必须采取综合 防治措施。 种子处理 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①25%瑞毒霉(霉多米尔、甲霜灵、甲霜安)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0.15% 0.2%拌种。有性世代形成藏卵器和雄器。卵孢子为球形,淡黄色或黄褐色, 生物学:孢子囊的产生要求高湿,如阴雨天或有露水条件下易产生。在干燥 条件下,寿命短,1 小时可全部死亡。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孢子囊寿命较长。孢 子囊萌发适温为 15T—16℃。 卵孢子萌发以 18℃-20℃最适宜。萌发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如土壤过湿、氧 气缺乏不利于萌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 2-3 年,但到 第 2 年时,致病力则明显下降。 此病菌除为害谷子外,尚可为害狗尾草等禾本科植物。 (三)侵染循环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粪肥中或粘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来年播种后,当谷 子幼芽尚未出土时,卵孢子即已萌发,借机械压力经根、中胚轴或幼芽鞘直接侵 入,菌丝蔓延到生长,重时引起苗枯。轻者,菌丝随着生长点组织的分化而发展, 到达叶片和花序,分别在不同位引起发病,相继出现灰背、白尖、枪杆、白发或 看谷老。空气潮湿时,病叶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在一般条件下可以萌发, 由气孔侵入叶片造成局部性病斑,造成多次重复侵染;但在高湿条件下病菌的孢 子囊也能从谷子的分生组织、分蘖、分枝、幼芽、幼穗、幼叶、幼苗和胚芽上侵 入而形成系统性侵染发病。在系统侵染过程中,卵孢子造成的侵染和孢子囊造成 的侵染在致病症状上并无差异,在后期均能产生卵孢子而越冬。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白发病菌以卵孢子侵染幼苗,因此苗期土壤环境和菌源数量对病害发生的 轻重有直接影向。 1.土壤温、湿度 一般幼苗 2 厘米以下最易感病,当长到 2.5-3 厘米则感病少,3 厘米以上就 不易感病:当幼苗处于2厘米以下,土温在11℃—32℃和土壤相对湿度20%—80% 之间均可感病;但以土温 19"C—21℃和土壤相对湿度 50%(半干土)时感病最重。 土壤湿度大于 80%就不利于此病发生。 2.栽培条件 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因连作地菌源多。试验结果表明,如连作地的发病 为 38.3%,轮作 1 年的发病率为 3.7%,轮作 2 年的发病率为 2%,轮作 3 年 的发病率则为 0.5%。 覆土深度与发病亦有关,播种后覆土 1 厘米地块的发病率为 8.2%,覆土 5 厘米地块的发病率为 41.8%。因为覆土过厚,幼苗出土慢,延长了幼苗被病菌 侵染的时间,所以发病较 此外,种子不消毒(种子上粘附卵孢子),或施用了带菌 肥料,均增加了土壤中菌源数量,也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3.品种抗性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也很明显。栽培抗病力低的品种,也是发病重的原因。 (五)防治方法 谷子白发病菌由于生活力强,以及土壤与肥料都能带菌,特别在一些地区多 雨年份的高湿条件下,孢子囊有重复侵染的现象。各地实践证明,必须采取综合 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 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①25%瑞毒霉(霉多米尔、甲霜灵、甲霜安)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 0.15% —0.2%拌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