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实行轮作:实行3年轮作 (4)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 (5)喷药防治:对发病严重的地块或制种田,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每公顷用量为1.5千克,或45%代森铵水剂,每公顷用药量为1.5升喷雾,控 制病情。 (6)选用中、早熟品种,或适期早播:均可减轻为害。因为病害多在生育后 期发生,选早熟品种可起到一定避病作用 第三节谷子病害( Mi l let diseases) 谷子病害的种类较多,全世界己报道50多种,中国报道近40种。在东北三 省报道有?余种,其中以白发病发生最为普遍,而且危害最重,其次为谷瘟病 其它病害发生较少、而且很轻。 谷子白发病( Millet downy mildew) 谷子(粟)白发病又名看谷老,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谷子产区均有此病发生, 尤其以中国、朝鲜、日本和印度等谷子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发生普遍严重。在全 国谷子产区均有发生,以西北和东北地区发生严重。在黑龙江省一些地区发生很 重,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发病率为5%-10%,个别地块可达50%以上。近年来, 此病有回升趋势,是谷子生产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一)症状 白发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病害。从开始萌芽到成熟,在不同生育阶段均呈现症 状,幼苗期呈现苗枯,成株期叶片上呈现灰背,拔节到孕穗期呈现白尖、枪杆和 白发等症状,抽穗后呈现看谷老。 幼苗:在未出土前,病苗呈扭曲状变褐,重者未及出土而枯死,即为“苗枯” 症状。 叶片:苗高10厘米以上时,受害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淡黄色条斑,病斑 在叶片背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即为“灰背”症 状,病叶最后枯死。 成株:植株生长到35厘米高到抽穗前,顶部1-2片叶不能分开,呈黄白色, 即为“白尖”。接着黄白色顶叶逐渐变为黄褐色而枯死,直立田间,即“枪杆”症 状。这种直立成束的病叶不久便呈纵向开裂,同时散出大量黄棕色粉状物(即病菌 的卵孢子),最后心叶组织完全破碎,仅留灰白色叶脉,散乱成毛发状,即为“白 发”症状。这种病株常常不能抽穗 穗部:有的感病植株能抽穗,所抽出的穗常呈畸形,颖片变为小叶状而丛生, 全穗肥大呈刺猬状,直立田间,即“看谷老”症状。病穗不能结实,或仅局部结 实。肥大的颖片初呈红色或绿色,后变为褐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黄棕色粉状物(即 病菌的卵孢子) (二)病原 学名:谷子白发病菌[ Sclerosporagraminicola(Sate) Schret:,属于鞭毛菌 亚门,霜霉目真菌,指梗霉属 形态:叶片病斑上的灰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病组织散出 的黄棕色粉状物为卵孢子。病菌的孢囊梗粗壮,下窄而上宽,自气孔抽出,单生 或数个丛生,无色,无隔膜,近顶处有数个分枝,上生2-5个小梗。在每个小梗 顶端生有1个孢子囊。孢子囊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3)实行轮作:实行 3 年轮作。 (4)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 0.2%的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 (5)喷药防治:对发病严重的地块或制种田,可采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每公顷用量为 1.5 千克,或 45%代森铵水剂,每公顷用药量为 1.5 升喷雾,控 制病情。 (6)选用中、早熟品种,或适期早播:均可减轻为害。因为病害多在生育后 期发生,选早熟品种可起到一定避病作用。 第三节 谷子病害(Millet diseases) 谷子病害的种类较多,全世界已报道 50 多种,中国报道近 40 种。在东北三 省报道有?余种,其中以白发病发生最为普遍,而且危害最重,其次为谷瘟病, 其它病害发生较少、而且很轻。 一、谷子白发病(Millet downy mildew) 谷子(粟)白发病又名看谷老,亚洲、非洲和欧洲的谷子产区均有此病发生, 尤其以中国、朝鲜、日本和印度等谷子栽培面积较大的国家发生普遍严重。在全 国谷子产区均有发生,以西北和东北地区发生严重。 在黑龙江省一些地区发生很 重,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发病率为 5%-10%,个别地块可达 50%以上。近年来, 此病有回升趋势,是谷子生产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一)症状 白发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病害。从开始萌芽到成熟,在不同生育阶段均呈现症 状,幼苗期呈现苗枯,成株期叶片上呈现灰背,拔节到孕穗期呈现白尖、枪杆和 白发等症状,抽穗后呈现看谷老。 幼苗:在未出土前,病苗呈扭曲状变褐,重者未及出土而枯死,即为“苗枯” 症状。 叶片:苗高 10 厘米以上时,受害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淡黄色条斑,病斑 在叶片背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即为“灰背”症 状,病叶最后枯死。 成株:植株生长到 35 厘米高到抽穗前,顶部 1—2 片叶不能分开,呈黄白色, 即为“白尖”。接着黄白色顶叶逐渐变为黄褐色而枯死,直立田间,即“枪杆”症 状。这种直立成束的病叶不久便呈纵向开裂,同时散出大量黄棕色粉状物(即病菌 的卵孢子),最后心叶组织完全破碎,仅留灰白色叶脉,散乱成毛发状,即为“白 发”症状。这种病株常常不能抽穗。 穗部:有的感病植株能抽穗,所抽出的穗常呈畸形,颖片变为小叶状而丛生, 全穗肥大呈刺猬状,直立田间,即“看谷老”症状。病穗不能结实,或仅局部结 实。肥大的颖片初呈红色或绿色,后变为褐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黄棕色粉状物(即 病菌的卵孢子)。 (二)病原 学名:谷子白发病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Sate)Schret:,属于鞭毛菌 亚门,霜霉目真菌,指梗霉属。 形态:叶片病斑上的灰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病组织散出 的黄棕色粉状物为卵孢子。 病菌的孢囊梗粗壮,下窄而上宽,自气孔抽出,单生 或数个丛生,无色,无隔膜,近顶处有数个分枝,上生 2-5 个小梗。在每个小梗 顶端生有 1 个孢子囊。孢子囊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