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序直 Samuelson)向他的同行们指出,中国从全球化中得到的很可能就是美国失去的。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认为,低收人国 家的国际贸易量虽小,却也能影响富裕国家内部的贫富不均。艾伦·布林德(A1a Blinder)曾任美联储副主席,他担心国际外包业务会扰乱美国劳动力市场,带来 前所未有的混乱。《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旗帜鲜 明地支持全球化,但也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后果深表失望。拉里·萨默斯(Lay Summers),克林顿政府的“全球化先生”,奥巴马总统的经济顾问,他对各国政府 争相放松监管的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必要统一各国的劳工标准。 尽管这些人仅仅是担忧,并没有像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 格利茨(Joseph Stiglitz)那样对全球化进行全面的攻击,但也表明了学术界的风 气有所改变。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经济学家虽然还没有对全球化灰心,却对全 球化下一步应该往哪里走争论不休。在捍卫全球化的战争中,著名的贸易自由化 倡导者贾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及全球化支持者彼得森国际经济研 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主任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都站在第一线,他们认为反对全球化的人夸大了全球化的危害,低估了 全球化的好处。但是他们俩对区域性的贸易合约却持不同意见,伯格斯滕支持,巴 格沃蒂反对,他们之间的辩论也相当炙热。 当然,我们提到的经济学家没有一个是反对全球化的。他们并不想废除全球化, 而是要在国内外建立新的机构及新的补偿机制,从而使全球化更有效,更公平,更 持久。即使他们有具体的政策提案,这些提案也有很多争议,很少得到别人的支 持。但是很明显,全球化引起的冲突已经从街头转移到了经济报刊的专栏里及主要 智囊团的讲台上。 2008年的金融海啸让世界经济陷入瘫痪状态。在此之前,学术界针对全球化 的现状是否能持续展开了讨论,大家的意见分歧就很大。今天,几乎没有人信心满 满地为全球化摇旗呐城了,取而代之的是疑问及怀疑。 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